《鹧鸪天》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⑴,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⑵,梦断偏宜瑞脑香⑶。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⑷。不如随分尊前醉⑸,莫负东篱菊蕊黄⑹。
注释:
⑴萧萧:凄清冷落的样子。原为象声词,如风声、雨声、草木摇落声、马蹄声。《诗经·小雅·车攻》有“萧萧马鸣”,《楚辞·九怀·蓄英》有“秋风兮萧萧”,《史记·刺客列传》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琐窗:镂刻连锁纹饰之窗户。多本作锁窗,当以琐窗为胜。
⑵酒阑:酒尽,酒酣。阑:残,尽,晚。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团茶:团片状之茶饼,饮用时则碾碎之。宋代有龙团、凤团、小龙团等多种品种,比较名贵。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⑶瑞脑:即龙涎香,一名龙脑香。
⑷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
⑸随分:随便,随意。尊前:指宴席上。尊:同“樽”。
⑹东篱菊蕊黄:化用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采菊东篱下”句。
参考翻译:
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应是李清照晚期作品。依词中“仲宣怀远”和“莫负东篱”两句,这首词大概作于李清照南渡后不久,时间大约是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那时赵明诚正在江宁任知府。 此词写作时间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李清照“晚年流寓越中所作”,当时赵明诚已去世,“茶苦”和“梦断”二语是暗寓作者的亡夫之痛。
赏析:
这是一首悲秋之词。这一类题材诗词,我们在前人那里,已经见得很多很多;然而细读李清照这首《鹧鸪天》,却仍然“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地感受到新鲜之处。这就启示我们:这首出自女词人晚期之手的词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蕴和独特的艺术美感——而这两者,又都通过词中抒情形象的多侧面来表现出的。拿现今小说理论来讲,就是塑造了一个由多重性格所组合而成的复合的抒情形象(也即作者的自我形象)。但是,李清照却又非一个普通的思妇或怨女可比——她更是一个才女、甚至是一个巾帼须眉!因此我们便在女性作者的形象之外,又看到了某种程度的士大夫相(或者也可说是:嗅到了某种程度的士大夫气息)。我们知道,李清照其人,虽然身为妇人,然而却又具有着一般女性、甚至是普通男子都不能企及的志向和才华,这就使她的词作在柔情之中还流露了骚人墨客式的雅趣……因此李清照所写的很多词作,就不仅体现了女性作者常有的那种婉约细致的特色,而且另还带有某种士大夫文人(男性)的气息。这首《鹧鸪天》,就正好体现了那种男性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情趣。比如词中写到的“酒阑更喜团茶苦”“不如随分尊前醉”,就倜傥有丈夫气,并无闺中女子那种扭捏软弱之态。这就使这首总体是柔的婉约词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刚性风格。柔与刚的适度的结合或统一,就是它独特的艺术美感之所在……这首词就不仅是一首普通的悲秋之作,而且是一首“伤心人别有怀抱”的悼亡之作。拿这把钥匙来开这首词的词境,我们就可以豁然开通:“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其第二句暗化贺铸的悼亡名句“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鹧鸪天》,一名《半死桐》),同样表达了她悼念亲人的悲苦心情。因之接下来“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两句。“茶苦”和“梦断”二语,也都暗寓着亡夫之痛……“酒阑更喜团茶苦”。难道真的是这样玛?非也:此喜实乃一种生理上的快感:饮酒之后,苦茶最宜解酒;而实质在心理上,却无论是借酒浇愁的独酌和解醉饮茶的独啜,其内心世界都是苦涩的,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下句“梦断偏宜瑞脑香”也就同此写法:“梦断”者,好梦已断、斯人长逝也;但梦醒之后,却又“偏宜”燃香独坐、默然沉思,这里同样写出了她内心的孤寂。故而这两句词句,一方面写她十大夫式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却又“波峭”地写出了她怀念亡夫、独栖空房的苦闷;与上两句词语,便组合成了一种深悄清冷的悼亡词境。
相关阅读
1 李清照——《咏史》
引导语:《咏史》,是李清照写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对两汉之际王莽篡权的历史回顾,借古喻今。作者跳出了封建时代妇女生活的狭窄天地,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表达了 【查看全文】
2 李清照《一剪梅(月满西楼)》词赏析李清照《一剪梅(月满西楼)》是一首思念丈夫别愁的词,赵明诚出外求学后,她形单孤影,因想念丈夫,而写的一首抒情词。下面我们就对其进行赏析吧。 《一剪梅(月满西楼)》 一剪梅 【查看全文】
3 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词赏析《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赏 【查看全文】
4 点绛唇李清照原文及解析此词为李清照的早年之作。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李清照结识张耒、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点绛唇·蹴罢秋千》等 【查看全文】
5 《如梦令》 李清照如梦令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 【查看全文】
6 李清照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知道这个人吗?(板书:李白),背两首他的诗。其实,李白不只是诗仙,他还是百代词曲之祖。 知道这个人吗?(板书:李煜),背几句他的词。李煜被称为词圣。 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