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发布时间:2018-02-16

  《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赏析:

  词人静夜独坐,顾影自盼,颇觉寂寞孤独,终至感到“凄惶”。开头两句,明白如话,述说自己临窗独坐,只有自己的影儿相伴。在宋词中写夜晚独处的作品不胜枚举,著名的如秦观有一首《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通篇以白描手法写景,以气氛烘托来衬托人物的寂寞。本词与秦观的《如梦令》题材相同,但在写法上另辟新径,分明是一个人在万籁俱寂时临窗独坐,却偏说是“两个”。夜晚百无聊赖之际,看到自己的影儿是很自然的事,但从此入词,且写得诙谐有趣,纵然说不上妙手偶得,也可谓构思奇特,善于捕捉艺术形象。

  “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烬”,火余下的灰,“灯烬”即灯灰,这儿作动词,就是“灯灭”。灯灭了,要睡觉了,影儿也不见了;“抛躲”二字,把影儿的自然消失说成了主动行为,与首二句贯通一气,“影”也就更加人格化了。以下连用两个“无那”,进一步把词人孤独寂寞无法排解的情绪表达出来。“好个凄惶的我”,尾句直抒胸臆,自叹“凄惶”,全词的气氛也由冷清、寂廖转为哀惋、悲凉了。

  本词虽无深远的意境,但通篇以质直的口语,状绘自我,于平淡中见新奇,读之饶有兴味,称得起一首独具特色的小令。

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

1.李清照简介

2.李清照的词

3.《满庭芳·小阁藏春》李清照

4.李清照一剪梅

5.《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李清照

6.李清照《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

7.李清照的词《鹧鸪天》

8.李清照诗词

9.一剪梅


相关阅读
1 宋代名媛李清照

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她出生于贵族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曾任官礼部侍郎,提点京东刑狱,是位身上带点风雅气息的官员。据宋史本传说,李格非工于词章,文字活泼,叙述传情生动 【查看全文】

2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引导语:李清照的《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 【查看全文】

3 一代才女李清照竟是属于高干家属?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李清照的爸爸,叫李格非,山东人,进士出身,历任冀州司户参军(财政 【查看全文】

4 武陵春 李清照鉴赏

李清照《武陵春》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 【查看全文】

5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

引导语: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这首诗的原文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如梦令昨夜雨 【查看全文】

6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评解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年代:宋 作者: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