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一剪梅》赏析

发布时间:2018-02-16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粉红色荷花。“玉簟”,精美的竹席。荷花凋残,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人间悲欢离合的情感象征;秋意渐深,枕席生凉,既是肌肤触觉,也是深闺秋寒独处的内心感受。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赵明诚久仕不归,郁郁寡欢,如今面对这样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深秋景象,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内心之苦不言而喻。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为排遣愁思,词人脱下绫罗长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然而昔日夫妇双双泛舟,吟诗唱和,如今形单影只,怎不教她更添愁情满怀。“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三句写得委婉曲折,凄楚动人。自从夫妻分手之后,李清照经常翘首遥望“云中”。满怀的希望和而又时时的失望,但是,李清照坚信丈夫对自己的爱情,坚信丈夫牵挂自己如同自己对他的思念。当“月满西楼”的时候,大雁会捎来丈夫的书信。“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相思之情,此句颇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飘零的落花和东逝的流水很容易引起人青春渐老,芳华易逝的感慨,而且柔情细腻的李清照还着两个“自”字,似乎带有一丝嗔怪:落花和流水就这样不解风情,放任自流,伤人心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夫妇二人心心相印,彼此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紧锁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巧妙,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细腻委婉,真实感人,使我们仿佛看到女主人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恨跃然纸上。作者以细腻的文笔,从容道出了一个相思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诗化般的意境。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旖旎的心心相印的,无计排遣的爱情之剖白;是一种思念的愁,盼望的愁,甜蜜与苦涩交织的思妇之怨愁,叹一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和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思考〗1、《白雨斋词话》中说:“‘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2、这首词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见赏析第一节2、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情。


相关阅读
1 李清照凄美的词

喜欢李清照,她词中的忧伤与凄美完全出自于生活,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李清照凄美的词,更多宋代诗人信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 【查看全文】

2 古文一剪梅李清照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得作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得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得纯洁心灵。全词以 【查看全文】

3 李清照与赵明诚至死不渝的的爱情故事

爱情这两字,大到传播媒介,小到情侣之间,上至文人墨客,下至芸芸众生,自古至今,大家都在乐此不疲地谈论着它、感受着它、为之困惑和幸福着,却从来没人可以给它一个确信的 【查看全文】

4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李清照的如梦令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美的享受。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下! 如梦令(1)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查看全文】

5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引导语:李清照的《一剪梅》同学们有学习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剪梅》的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1、综合赏析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 【查看全文】

6 《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

引导语: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下文就是有关《声声慢》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