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晚年:一叶孤舟风浪中

发布时间:2018-02-16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晚年李清照:一叶孤舟风浪中

  你是绣面芙蓉的美女,你是词动京华的才女,美女的生命注定飘落在鲜花绽放之际,如西施的隐迹江湖,如昭君的妙龄出塞,才女加美女的你却受到命运的捉弄,在凄凄惨惨戚戚的炼狱折磨中煎熬了漫长的73年。

  李清照出生于1084年,在朝为官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爱好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她几乎一懂事,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这首天真烂漫的《如梦令》可以说是她童年的美好回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据出身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李清照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这首《浣溪沙》便是词人娇美姿态的真实写照: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宝鸭:发型)。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18岁时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赵明诚时年21岁,父亲也在朝为官。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都有金石研究的兴趣。他们两人结婚以后情投意合。下面是李清照寄给丈夫的一首赠别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与丈夫“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用来购买书画名器,沉醉在金石文物的整理研究中。共同的爱好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甜蜜。她寄给在外地的赵明诚的《醉花阴重阳》可见这种深情: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句遂成为千古名句。 尽管李清照有着天纵之才华,开创了婉约一派词风,留下了中国女性历史上第一篇文学评论——《词论》,但仍然逃不脱命运的捉弄。1127年靖康之变后,赵宋王朝匆匆南逃,翻开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为屈辱的一页。李清照一家人也开始了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今南京)知府,这时却发生了一件让李清照既蒙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建康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没有身先士卒平定叛乱,却和副职深夜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叛乱平定后,赵明诚被朝廷撤职。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当行至乌江镇时,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为丈夫的行为深感羞愧的李清照,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触景生情,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丈夫听到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追悔莫及,心似刀割,羞愧之情溢于言表。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城复职时,正值盛夏,赵明诚带着深深的愧疚和妻子的殷切期盼,匆忙赶路,却不幸在途中染上了痢疾和疟疾,病情非常严重。李清照接到报病的信赶到时,等待她的却是与丈夫的永别。此时,46岁的李清照孤苦无依,她一生没有子女,又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刻骨铭心的悲痛可想而知。然而此时,朝廷却又传出赵明诚把一把玉壶送给金人的谣言。悲痛万分的李清照为了给丈夫洗清冤屈,更为了避免灭顶之灾,将家中所藏古器全部献给朝廷。但此时的朝廷只顾逃跑,这些珍器全部落到一个个大发国难之财的官兵手中。

  此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他就代表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1130年11月,只顾自己小命的皇上看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感到无限的失望。只好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曾经有一个天真的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孤苦无依的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所带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窃贼的名字:词人赁居会稽时的邻居——钟复皓。

  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寂寞无助的李清照身心饱受煎熬。在避难温州时,她留下这首《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此时的“北人”已经习惯于陆游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习惯于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 1133年,49岁的李清照迫于生计,再嫁给张汝舟。这个张汝舟原来是一个贪图金石书画的卑鄙小人,他花言巧语骗到李清照后,发现她已经没有多少收藏,而且仅存的一点也无法弄到自己手中时,便对李清照拳脚相加,还生出了杀人夺物的邪心。李清照悔悟之下,发现张汝舟有舞弊的行径。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刚烈的李清照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清照只坐了9天牢便被释放了。但心灵深处的伤痕却时时噬啮着词人受伤的灵魂。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一次飞速逃亡,年逾五旬的李清照又一次流亡到金华。国运维艰,愁绪万千。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含泪吟出这首《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亲历靖康之变,目睹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饱尝漂泊动荡之苦,孤身一人无依无靠。“物是人非事事休”这寥寥七字,道尽了无限沧桑,充满了悲辛凄苦。此时此刻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而是痛失亲人,痛失国家之愁。


相关阅读
1 宋代李清照:千古才女 收藏大家

引导语:李清照不仅是千古才女,而且家学渊源,李清照的祖父、父亲皆出北宋名臣,那么我们通过下文来详细的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 在中国女性中,她毫无疑问是古今第一才女;在 【查看全文】

2 渔家傲记梦李清照

引导语: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下面是这首 【查看全文】

3 李清照与红楼中人

引导语:才女李清照与红楼梦中人物有何渊源呢?我们阅读下文来学习了解相关的信息。 这个话题有点儿奇怪:李清照怎么会和比她晚了几百年的红楼中人扯上关系呢? 且看这样一些句子 【查看全文】

4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原文翻译鉴赏

引导语:小编分享一篇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给大家,欢迎大家一起阅读与学习。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查看全文】

5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

引导语: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下面是小编收集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 【查看全文】

6 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坛著名女性作家,其词号为易安体。词集名为《漱玉词》,存词约六十余首。清照词描绘了一个温婉娇媚,清秀多情的女性世界。生活闲适的前期,词作热情明朗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