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1、课间播放李清照词《一剪梅》的音乐,让学生进入情境,营造出一种氛围。
师: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歌词,总是会让我们想起那位“千古第一才女”,想起宋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李清照(生异口同声的回答)。
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李清照,一起来聆听她的一曲——《声声慢》。
二、 一读——解决字词
1、【生一读】。生齐读该词,读的时候在不明确的地方做好标记。
学法指导:一定要学会拿起笔来进行学习,随时进行圈点勾画。不要“踏水无痕”。
2、师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如:戚(qī) 乍暖还(huán)寒 怎生得(dé)黑
3、请生提出疑惑,统一进行回答
师:幻灯片展示同学们提出的字词,集中回答。若幻灯片有遗漏的,老师及时进行补充
• 戚戚:忧愁的样子。
• 乍暖还(huán)寒:写深秋寒冷、又突然转暖的多变气候。乍,刚刚。
• 将息:养息,休养。
• 敌:抵挡。
• 黄花:菊花。
• 憔悴损:憔悴得很。
• 怎生得黑:怎样才能挨到天黑? 怎生,怎么、怎样。
• 次第:情形、光景。
• 了得:说得完,概括得了。
三、 二读——初味词情
1、 【生二读】生再次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词人的感情。
2、 师:这首词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1、哀伤、低落
生2、愁。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呢?
生3:“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
明确:哀伤,低落,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空气中、在心头上弥漫开来,久久不能散去,余味无穷。这种愁不再是我们以前看过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里的闺怨闲愁,也不是《一剪梅》里面“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那种儿女情长的愁绪。这里的愁,读来显然更深、更浓、更厚、更重!
学法指导:如何来品读一首诗词,一般从以下三方面:
1、知人论世,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来品读(略);
2、扣住字(词眼)分析;
3、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品读;
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5、分析诗词中使用的手法。
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远离故土、漂泊他乡的孤苦伶仃的词人李清照,在残秋时节,内心的那种孤寂落寞之情、悲凉愁苦之绪,又怎是一个“愁”字可以概说得完呢!
诵读指导:既是“愁”味,读来便有一种往下坠的感觉,一种沉重之感。
【生三读】请一位同学来诵读,要求体会词人所要传达的感情,读出“愁”味儿。
四、三读——品味语言(万世愁心,千古绝唱)
师:既然这首词是写愁的,那么她是如何表达她这种深得、重得、浓得化不开的愁呢?你认为哪些词句写的最好,最深刻,表达的淋漓尽致?《声声慢》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之词,找出词中写愁写悲写得最深的句子,/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生: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第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作用?我们来读一下第一句词。【生四读】
明确:叠词。
知识回忆:
(1)、朱自清《荷塘月色》:如“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隐隐约约”的远山,“亭亭”的荷花、“田田”的叶子、“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密密地”挨、“静静地”泻等,这类叠词的使用比比皆是,独具匠心,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且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2)、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作用:(1)、形象性。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
(2)、确切性。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3)、音乐性。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4)、增强感情。该词中叠词的使用,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让人感觉愁更加丰富。并且可以分为寻觅、冷清、凄惨三个阶段,有层次感。
1、寻寻觅觅
师:我们抛开文本,从生活常识来看,人在什么情况下才寻觅?
生:内心有所失落。
生:东西丢了。
师:有两种情况,一是我们的东西丢了,寻觅,但一般不说“寻寻觅觅”;心中失落的时候,怅然若失就“寻寻觅觅”,仿佛一直在找在什么。那么李清照她在寻觅什么呢?
生:她和丈夫在一起时候的那段时光。
师:那段幸福的日子。还有吗?
生:还有国家的命运非常凄惨,她想找些出路。
师:好像在寻找一切,寻找她以前那段所有的美好时光,美好的日子。但最后找的结果只是——冷冷清清。
相关阅读
1 一剪梅李清照注音版加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以下是 【查看全文】
2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查看全文】
3 李清照《声声慢》的赏析《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的赏析,希望对 【查看全文】
4 李清照一剪梅课件李清照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艾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下面就是有关她的《一剪梅》课 【查看全文】
5 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 【查看全文】
6 李清照词《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赏析【词牌介绍】 据《词谱》,词牌《怨王孙》以秦观同名单调词为正体,李清照这一首是双调,为变格。有的版本题作《赏荷》。此词写的是晨游之景,与《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当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