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作者是宋代词人李清照。
教材分析: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如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词意,通过读诵、情景再现,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揣摩作者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区别诗词。
1、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夏日绝句》,指名背诵。出示:“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你知道这样豪迈的诗句出自谁的口吗? 出示:南宋 李清照
2、你们了解她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些。教师出示作者简介—李清照。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一首词《如梦令》。看!(出示词)这就是今天要学的词,看看词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明白词的特点。
①古诗每句字数一样,词每行的字数不一定一样。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
②词有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
(设计意图:通过对《夏日绝句》的复习,导入对作者认识和对词的了解,知道词和诗在形式上有所区别,为下文的学习打下铺垫。)
二、初读全词,感知节奏。
1、下面就请打开课本,试着读一读。
2、指名2人,强调“兴”的读音。
3、为了更好地读出节奏,听老师有节奏的吟诵一遍。先自读,再指名1人读。(要求有节奏。)
(设计意图:一读的要求是让学生读熟全词,读准字音。)
三、抓住字眼,解释词义。
1、利用工具书自学或小组学习,出示需要把握意思的词。
2、交流:
(1)常记 溪亭 日暮 沉醉 兴尽 误入 争渡 一滩
(2)知道了这些带点词的意思,你知道这首词大概讲了什么吗?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设计意图:二读要求学生在了解字义的基础上,能够描述全词的意思,为下来品读全词描绘的画面,和词中蕴含的情感打下基础。)
四、想象画面,感悟情感。
师:光读懂还不够,还要把这一首词读活了。读得很美很美,古诗词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再来读读这首词,关注“醉”字,想想你从哪些地方读懂了这个“醉”字?请圈划点注。板:醉
交流感悟“醉”
1、 陶醉在美酒和美景中。
①“不知归路”(作者喝醉了。) 板:酒
②师:看看可以从哪些词语当中读懂这个“醉”字呢?“溪亭日暮”
师:看到“溪亭日暮”这个词,你脑海当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落日的余辉倒映在湖里)此时你想起那一句诗句来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师: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奖励你读一读吧。生朗读。
师:你把这么美的画面通过朗诵表达出来。你们看啊!
③师:还从哪里读懂了“醉”字?“藕花深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