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词鉴赏】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咏花之词如咏梅、咏菊等有很多,但只在此首中将桂花推为“花中第一流”,由此可见这首词中李清照对桂花评价之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首词中的桂花也恰是李清照的一个写照。这首与李清照平日之词风格不同之处在于全词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不像其他的词重在描写,藉描写来抒情。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一句是对桂花的一个描摹,全词中仅此两句是描写,其余皆由此二句引出议论和联想。前句重在描写桂花的颜色,“暗淡轻黄”四字写出了桂花的光泽和颜色:光泽不鲜艳耀眼,颜色也是令人赏心悦目之淡黄色,一开篇即将桂花的鲜明特色展现出来,“体性柔”则写桂花的纤薄柔嫩之态,读来似见柔弱女子让人怜惜。单此一句即形神兼备,盖因作者抓住了桂花的突出特点来描写。接下来自然地引出下句“情疏迹远只香留”,说明桂花不追求繁华炫目,不追求万人敬赏,虽“情疏迹远”却将香气留与人间,这是作者所犹为欣赏的品质。宋之问有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所表现的是同样的情怀。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句评论是全词的核心所在,也是李清照的个人写照。“浅碧”、“深红”都是耀眼之色,是多数花借以展现自己的颜色,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不需要的,因为桂花自身的馥郁香气就足以使它成为“花中第一流”!这也反映了李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内在美品质美才是真正的美,是动人心魄的美,是可以流芳千古的美。“何须”二字将上文宕开,十分强烈的将以艳色取名的花和色淡香浓的桂花相对比,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上阕重在描写桂花的色与香,并将二者相对比,写出桂花重香不重色的优秀品质。由此引出了第一层议论,强调了桂花乃“花中第一流”。那么在下阕中作者将此结论进一步引申,意境迭进。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承上阕而来,用梅花的嫉妒、菊花的羞愧来反衬桂花的出色。梅花和菊花也都是花中常被喻指优秀品质的花,而且就是李清照的词对这两种花的评价也很高,然而即便如此,在桂花面前梅菊尚需“妒”、“羞”,由此可见桂花的骄人与高贵。于是桂花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仲秋八月开放的花中之冠了。这是作者的第二层议论,将桂花与梅菊相对照,较之上阕的议论这两句则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桂花的内在品质。
最后两句“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是李清照的第三层议论。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而李清照在上面的议论基础上,指出当年屈原没有将桂花这足以“冠中秋”之花遗漏是其没有情思的缘故。可谓将对馥香四溢的桂花的赞美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相关阅读
1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分享
李清照的一剪梅让人读完非常有感触,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赏析吧!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 【查看全文】
2 一剪梅 李清照拼音版本引导语:李清照《一剪梅》中的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 【查看全文】
3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审美赏析李清照这首《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词人已经是五十三岁。那时,词人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最亲的丈夫死了,而且,和丈夫一起珍 【查看全文】
4 一剪梅李清照赏析600字《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如下为一剪梅李清照赏析600字,欢迎阅读! 一剪梅李清照赏析600字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 【查看全文】
5 李清照自喻“花中第一流”引导语: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那么她为什么自喻是花中第一流呢? 于千年之外,有那么一个女子,自喻花中第一流,至今仍迷倒众生; 于千年之外 【查看全文】
6 李清照词《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 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 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 香消酒未消。 赏析: 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