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即词牌名。此调源于梁代江淹的《咏美人春游》中的“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和快乐的生活。全词如下: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上片写少女荡完秋千后以后的精神状态。词人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 “蹴”即踏、踩。这里指荡(秋千)。“慵整”即懒整。也就是懒洋洋的收拾。词人不直接写荡秋千时的状态和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即荡完秋千以后的情景来写。这里,少女的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通过“起来慵整纤纤手”描写感受到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薄薄的罗衣随风扬起。这里,可以说,词人在静中见动,描写了少女活泼快乐。第二句中的“ 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其中,“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纤纤”形容小巧或细长而柔美。词人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接着写道:“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经凋零。李清照在词作中,以花喻人,很有特点的。比如,“人比黄花瘦”,“应是红肥绿瘦”等。上句中的“ 露浓花瘦”,不但表明时间——春天的早晨,地点——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词人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荡秋千之后的神态。下一句“薄汗轻衣透”, “轻衣”也就是轻薄的罗裳。由干少女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不多的汗水)。罗裳被薄汗浸湿了。词人抓住这一点来写,不仅再现了少女的体态的优美,也暗示了少女生娇弱美丽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荡秋千后,突然见来客的情态。首先,少女“见客入来”,就“袜刬金钗溜”。“袜刬”即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溜”就是溜走,滑落之意。特别是“袜刬”这一细节,再现了少女见陌生人后的惊诧——来不及穿鞋,急忙回避中“金钗溜 ”(也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词人通过这里的两个细节,表现出了少女的匆忙惶遽时的情态。特别是要注意的是,词人并没有从正面来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所描写的少女惊慌的动作来看,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才能对主人公的震撼与刺激,少女自然也就“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其中,“和羞走”三字,把少女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描绘出来。“和羞者,含羞也。”其中的“和”就是含的意思。“走”就跑,即快走之意。然而更妙的是“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里就通过其动作描写,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特别是词人通过“嗅青梅”这个细节的描写,把“倚门回首”的心理表现出来。其中,一个“嗅”字用得很妙,不但写出了少女的情态,也写出少女对美的追求,暗示了少女已经是情窦初开之时,其美自不必言。可以说,词作的下片就是词人通过几个动词的运用,很好的表现了少女的单纯而又羞涩的心理。
在艺术上,首先,描写细腻,情态逼真。其次,注重细节,增强真实性。再次,动词选用,富于表现。词作中,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微妙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第四,风格明快,节奏轻松。
相关阅读
1 读“婉约词宗”李清照
【导读】李清照的词主要继承婉约派词家的道路发展。由于她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加以她对艺术的力求专精和在文艺上的多方面才能,词的成就也超过了他们。她后 【查看全文】
2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翻译赏析【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 【查看全文】
3 《渔家傲》李清照《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②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③,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查看全文】
4 浣溪沙李清照赏析《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的作者是李清照,此词以清丽的风格,寓伤春之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格高韵胜,富有诗的意境。可以唐风、庚调论之。 【原文】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 【查看全文】
5 李清照描写梅花的诗《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 【查看全文】
6 李清照一生的十六次醉酒引导语:酒在李清照的词作中具有独特的艺术美,也正是因为词中的酒,所以李词的内容更加空灵,更具韵味,表达她在不同时期的情绪。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李清照一生中的十六次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