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原文_李清照

发布时间:2018-02-16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全诗如下: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橱 通:厨)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销 通:消)

  【注释】

  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消:一作“销”。

  西风:秋风。

  比:《花草粹编》等作“似”。黄花:指菊花。《礼记·月令》:“鞠有黄华”。鞠,本用菊。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评解】

  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上片咏节令,“半夜凉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下片“帘卷西风”两句,千古艳传。不惟句意秀颖,且以“东篱”、“暗香”,为“黄花”预作照应,有水到渠成之妙。

  【集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

  伊士珍《瑯嬛记》:易安作此词,明诚叹绝,苦思求胜之,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绝佳。

  柴虎臣《古今词论》:语情则红雨飞愁,黄花比瘦,可谓雅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情深词苦,古今共赏。起言永昼无聊之情景,次言重阳佳节之感人。换头,言向晚把酒。着末,因花瘦而触及己瘦,伤感之至。尤妙在“莫道”二字唤起,与方回之“试问闲愁知几许”句,正同妙也。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相关阅读
1 一剪梅李清照原文

引导语:《一剪梅》作者是李清照,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下文是原文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剪梅 【查看全文】

2 李清照的代表作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 【查看全文】

3 李清照详细生平简介

李清照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李清照详细生平简介,更多热点杂文欢迎访问(/w 【查看全文】

4 浅谈李清照的婉约愁情

李清照的愁,首先是一缕闲愁。《一剪梅》将这一份闲愁演绎得极为细腻: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查看全文】

5 李清照词《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鉴赏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是作者从青州赴莱州探夫途中晚上宿昌乐县(今属山东)驿馆时怀念其家乡姊妹而作,通过描写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 【查看全文】

6 如梦令李清照习题答案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注,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题目: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 。 (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