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才女李清照,她的诗词是宋朝一座烽火台,当她的文学被点燃时,依然可以传递到今天,这种烽火燃烧起来的本身的温度,用在今天,也不会冷却,我们一起来阅读与学习吧。
记得有一次好友提起李清照,那种不屑的表情,我如今都记得。
友认为:李清照的作品之所以流传至今,皆因历史使然,诗词境界,小气俗然。倾听需要一定的忍耐,但不应该成为忍耐本身。我是忍耐着听完了他对李清照的评价。李清照的作品之所以流传久远,不仅仅是因历史使然,还有她个人的魅力及其作品的独特之处。对于好友之词,我并不与苟同。好友是位男性朋友,属于英姿飒爽的那种帅哥,但是在真相面前,我会忽略自己的性别,也会忽略对方的性别。真相有时候很廉价,有时候又是何其昂贵!真相其实就在那里,如历史的一座烽火台,虽已成为历史遗迹,但是那些巨大的石块和砖头之上,人们对李清照在那座烽火台上传递出的婉约与清丽的热爱,依然永存。
一、李清照有点“野”
你看她写“绿肥红瘦”,就很野。 如今,“肥”与“瘦”已被文人骚客们频频借走,并无数次地被风光掠影。其实,“肥”跟“瘦”是很难入诗的,“瘦”还好一点,“肥”就更难入诗了。李清照的“野”,或者说是俏皮,是在一种文化成为道统以后的背景下,在父性文化、男性文化主导的社会里,她用“轻解罗裳”写女性对自己衣服的某一种感觉,这是非常大胆的,也很直接。在道统文化里,大家所受到的拘束是比较大的,李清照可以跳出道统给她的某些限制,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
二、李清照独特的女性文化
缺少女性色彩的男性文化会变得非常粗鲁。女性文化和男性文化某一种程度的平衡,其实对文化是很有好处的。 没有女性文化的时候,男性文化是非常粗鲁强硬的,因为它找不到委婉的东西,没有办法转换。而李清照的作品去写柔肠,用“一寸”,然后“愁千缕”去做关联的时候,我们发现她把很多细腻的东西一层一层地牵出来,可以看到一个女性在使用文字的某些特征。也许我们很难分析女性和男性在使用文字上究竟有什么不同,但是女性在文字上的婉约、柔美、清丽,这是对男性文化的最好补充。
在长期生活的习惯和空间中,李清照的作品里是作为女性的敏感或者是女人的敏锐才会看到的经验。女性文化在整个文化中慢慢出来的时候,它会使男性文化去检查自己。好的创作者身上的男性部分跟女性部分其实是平衡的,比如李白既写"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同时也写"长相思,摧心肝",既有大气磅礴,又有寸肠柔情,这样的诗人,其实是最有魅力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提不起,是放不下,把忧愁变成了一种新的美学。“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是文化史上女性情感的第一次表白,是这么直接的表白。所以评价李清照,首先要把她的身份确定了——她是一个女性创作者。在她张开与闭合之间,表白与隐晦之间,在大胆与含蓄之间,有股无法透露的忧愁。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道统文化社会中,你会看到李清照作品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不同。
三、宋代开启了白话文学的先河。
李清照尤其突出宋代文学其实有几个线索,可以看到白话文学确实受到了很大的重视,李清照用了“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非常的口语,这其实是李清照最好的部分。“怎一个”,到现在我们都在用,但我们很少有人知道它是出自李清照的作品。宋代文学中,苏轼是比较豪迈的口语,比如他说过:“人生如梦”。而李清照则是一种民间小市民性的口语,李清照的这个部分,她能够在文学史上有这么长久的影响力,也许跟这个白话的起点有关。
李清照作为千年前的女性,受到的各种限制和约束会非常多,如果我们看辛弃疾写“醉里挑灯看剑”,那么我们就不要去要求李清照也写这样的东西,一是她很少喝醉,二是她也很难会在夜晚的灯里去看一把宝剑,那是属于一个男性的生命经验。李清照写女性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女人的柔软度,女性感官的细腻,看到女性的含蓄性和委婉。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应该值得后人去学习与肯定。她的文学境界的格局,不可能有男人们驰骋疆场的大气,那是因为她和赵明诚共同建立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文学知己的美好的世界,当她的这个世界被国破家亡瓦解时,她的哀伤是非常深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国破家亡、丈夫去世之后,用这样的传世名句传递了一个孤独女性的心情的茫然与凄楚。
李清照,宋词的一座烽火台,当她的文学被点燃时,依然可以传递到今天,这种烽火燃烧起来的本身的温度,用在今天,也不会冷却。你仿佛听见了她在别处低吟浅唱: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延伸阅读:李清照《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注释】
①行香子: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六字。
②转转:犹渐渐。
③金英:菊花。
④绿蚁:新酿的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
⑤恓恓惶惶:不安状。
⑥那堪:怎么能忍受。
⑦砧声捣:捣衣的声音,古代妇女将秋冬衣物置于砧上用棒槌捶洗,叫捣寒衣。
【译文】
秋天的天空无云清爽,看到菊花知道重阳节快到了。披上粗衣,饮着没过滤的酒,每一阵秋风,一场秋雨,带来习习秋凉。
黄昏时刻的院落,给人悲凉的感觉,酒醒过后往事浮现出来使愁肠更愁。怎么能忍受这漫漫长夜,明月照在这空床之上。听着远处的捣衣声,蟋蟀发出的长而尖的叫声,还有漫长的漏声,感觉时光过的太慢了。
【赏析】
这首《行香子》最早见于宋代的《乐府雅词拾遗》,明万历十二卷版《花草粹编》也收录此词,以上版本作者皆为无名氏。清代李文裿辑冷雪庵本《漱玉词》将作者题为李清照,其它各版本《漱玉词》俱未收录此词。
词上半部分写大环境,通过秋风、秋雨、秋凉,来描写主人翁所处的悲凉之境。下半部分,由大及小,通过主人翁所处的院落,夕阳、长夜、明月等事物和砧声、蟋蟀声、漏声等声音,来烘托主人翁的落寂心情。
【作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相关阅读
1 一剪梅李清照翻译
引导语: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 【查看全文】
2 李清照作文500字引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宋朝词人李清照的作文,发现给大家一起来了解李清照。 篇一:李清照作文500字 北宋,历城,楼阁上,烟雨蒙蒙。我出生在这个烟雨的春天。爹爹给我 【查看全文】
3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 【查看全文】
4 李清照八咏楼诗词赏析宋 :李清照——《题八咏楼》 :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 【查看全文】
5 浣溪沙闺情李清照才女李清照的《浣溪沙闺情》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 【查看全文】
6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和《声声慢》引导语:大家学完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 这两首词,是不是要做一些练习题来巩固一下知识点呢?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练习题,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篇一:《李清照词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