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课件

发布时间:2018-02-16

  引导语:《声声慢》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李清照晚年的重要代表作,是一篇千古绝唱,词情凄清,催人泪下,是一篇写 ”愁”的名作,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下文就是有关这首词的的优秀课件,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教材分析】

  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

  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

  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课前五分钟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幻灯片1)

  三、课文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和《点绛唇》(引领学生回忆朗读,配有短小欢快的音乐)(幻灯片2和幻灯片3)

  从《如梦令》和《点绛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

  明确:开朗活泼快乐

  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和《点绛唇》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幻灯片4)。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下面,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四、朗读《声声慢》(学生集体配乐朗读)

  五、整体感知

  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幻灯片5)

  六、诗歌赏析——如何写愁

  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先来探寻第一个问题:

  (一)怎样入愁

  入,即进入,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 动作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 环境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沉痛凄厉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悲苦愁绝(幻灯片6)

  (二)赏意象 品愁情(幻灯片7)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

  1、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勾画出意象)

  (学生:淡酒 晚风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2、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意象探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幻灯片8)

  ①小组交流探讨(前后四个人为一小组)

  ②集体探讨(小组代表发言)

  探讨明确:

  酒 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幻灯片9)

  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 渲染愁情(幻灯片10)

  雁 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幻灯片11)

  黄花 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飘零的晚境(幻灯片12)

  梧桐 一叶知秋 牵愁惹恨(幻灯片13)

  细雨 雨滴梧桐 却敲碎人心 哀伤﹑愁丝的象征(幻灯片14)

  注意:1、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幻灯片15)

  酒:愁文化 风:渲染愁情 雁:怀乡之思 音信之盼

  黄花:憔悴的容颜 梧桐:牵愁惹恨 雨:哀伤愁丝

  2、作者的心情不同,相同意象会传递不同的情感。(幻灯片16)

  黄花 战地黄花分外香

  雁 长空雁叫霜晨月

  3、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幻灯片17)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冷清凄美的意境 传递出孤寂愁苦

  梧桐 细雨

  (三)为何生愁(幻灯片18)

  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

  了的。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相关阅读
1 李清照武陵春

武陵春春晚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查看全文】

2 李清照婉约词句中的女性意识

在古代社会留下的诸多痕迹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男性意识的各种体现。而对于女性意识来说,往往我们看到的是旧社会压迫下的假象和被封建文化愚弄的悲哀的女性性意识。 然而,李 【查看全文】

3 论李清照词之用典

引导语:关于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大家了解多少?那么对于她的词的用典了解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讯,欢迎大家阅读。 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其词以明白晓畅、感情真挚 【查看全文】

4 论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李清照是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 【查看全文】

5 我眼中的词人——李清照

是她吟出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生活对于自己的乐趣。 是她诉出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丈夫的思念。 是她唱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遭受深 【查看全文】

6 李清照纪念堂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