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蝶恋花》是一首六十字的词,下文是有关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与《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词意与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李清照
【原文】
(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①罗②衣脂粉满③,④四⑤叠阳关,唱⑥到⑦千千遍。人道⑧山长山⑨又断,萧萧微⑩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⑾把⑿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词意】
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注释】
①湿:《翰墨大全》、《留青日札》、《诗女史》、《彤管遗编》、《花草粹编》、《名媛玑囊》、《林下词选》、《历代诗余》等作“揾(wèn)”。
②罗:《翰墨大全》、《留青日札》、《古今名媛汇诗》、《诗女史》、《彤管遗编》、《花草粹编》、《名媛玑囊》、《林下词选》、《历代诗余》等作“征”。
③满:《翰墨大全》、《留青日札》、《古今名媛汇诗》、《诗女史》、《彤管遗编》、《花草粹编》、《名媛玑囊》、《林下词选》、《历代诗余》等作“暖”。
④此句四印斋本《漱玉词》注“别作泪揾征衣脂粉暖”。
⑤四: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作“三”。
⑥唱:《历代诗余》作“听”。
⑦到:《翰墨大全》、《诗女史》、《彤管遗编》、《花草粹编》、《名媛玑囊》、《林下词选》、《历代诗余》等作“了”。
⑧道:《历代诗余》作“到”。
⑨山:《历代诗余》作“水”。
⑩微:《留青日札》作“风”。
⑾好:《翰墨大全》、《留青日札》、《诗女史》、《彤管遗编》、《花草粹编》、《名媛玑囊》、《林下词选》、《历代诗余》、《古今名媛汇诗》、《古今女史》作“若”。
⑿把:《翰墨大全》、《留青日札》、《诗女史》、《彤管遗编》、《花草粹编》、《名媛玑囊》、《林下词选》、《历代诗余》、《古今名媛汇诗》、《古今女史》作“有”;四印斋本《漱玉词》注“别作有”。
【讲解】
李清照,是北宋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在今山东省)人,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爱好文艺,结婚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从事金石书画的收藏和研究工作。她擅长诗文,词的成就很高。她的词格调清新,语言朴素,长于白描,自成一格。前期主要写女子的生活和感情。一一二七年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后,她逃难到南方,经受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这在她后期的词中有所反映。
这首词是李清照路过昌乐(在今山东省)时,晚上在客馆里怀念姊妹而作。
词是在眼泪和歌声中展开的。看,她哭得多么伤心。丝绸的薄衫被泪水浸湿,脸上的脂粉也和在泪水中沾满衣衫。她已经把著名的送别曲——《阳关三叠》唱过无数次了。《阳关三叠》即唐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所以称为“三叠”,是因为按照曲谱的规定,“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在演唱时应反复三遍,以表现依依借别之情。苏轼《论三叠歌法》里说:“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指每句都重唱一遍,到重唱第四句称“四叠”。这里称“四叠阳关”,即着重在重唱第四句,就更加突出了这支送别曲的惜别深情。她为什么这样难过地再三唱起送别曲呢?原来,就象绵延不断的山岭竟然断裂了那样,她和姊妹分别了。萧萧的细雨声,更增添了她独处客馆(孤馆)的寂寞。这支她的姊妹在分别时唱过的歌曲,她每重新唱一遍,看来都能使她重新回味分别时的情义,这或许可以稍稍慰藉她那充满思念的情怀吧!
就这样,在上片中,作者通过“脂粉满”的描绘,“千千遍”的夸张,“山又断”的比喻,“闻微雨”的气氛烘托,把我们引进了她雨中伤别的境界。
词的下片,从正面对她的心理作了更细腻的刻画。“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方寸”,指心。“酒盏[zhǎn]”,酒怀。她由于怀念分离的姊妹而心烦意乱,以至连饮酒话别时,杯中斟了多少酒也记不清了。为什么单单提到酒盏呢?这是和上片“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相呼应的。她的姊妹曾唱着“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歌词,为她斟酒送别。一般说来,同亲人分手的种种情景,常常是难以忘怀的。特别是思念心切时,更会去搜索记忆。李清照在为伤别而努力回忆时,却记不起饮别时的“酒盏深和浅”,可见她的思绪之乱了。
回忆产生于思念,却不能解除思念。她只好自我宽慰。“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音书”,即书信。“凭”,这里是托付的意思。当时,李清照从青州(在今山东益都县)到东莱(在今山东省掖县)去,她的丈夫正在东莱做地方长官。
而蓬莱呢,却是神话中的海中仙岛,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她在无可奈何之中,安慰她的姊妹,她到东莱去,离姊妹所住的地方,究竟不算太远,还是可以通过写信来致意的。在这里,她用了大雁传书的传说,并且将东莱与蓬莱巧妙地加以联想,表示了要和姊妹通信的愿望。原载:《唐宋词选讲》(陆永品)
《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
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
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
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
可怜春似人将老。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上巳:阴历三月上旬之巳日。
永夜:漫漫长夜。
恹恹:精神不好,像得病样子。
长安:本汉唐朝故都,后人遂以为京师之称。此处借指北宋府汴京。
认取:认得。
为:如果、假使。另说,当为了讲。
草草:指简单草率,不丰盛。
【赏析】:
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是一首寄寓南渡之恨的力作。
上片首句“永夜恹恹欢意少”开门见山。南渡以后,清照隽永含蓄的风格,一变而为沉郁苍凉。上巳虽是传统的水边修禊节日,但词人此时心情不愉,欢意甚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写长夜辗转反侧,梦见汴京,看到汴京的宫阙城池,然而实不可到,故说“空”,抒写对汴京被占的哀思和沉痛。二句写“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今年的自然春色和往年一样好,而今年的政局远远不如从前了。“为报”二字,点明这春天的消息是从他人处听来的,并非词人游春所见。实际上是说,今年建康城毫无春意,虽是朝花夜月如故,而有等于无。“宜相照”的“宜”字,作“本来应该”解。“相照”前著一“宜”字,其意似说它们没有相照,更确切一点,是词人对此漫不经心,反映出她的忧闷。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承上启下,点明题旨,透露了女主人公并无心过好这个上巳节日,酸梅酿成的酒,和自己辛酸的怀抱是相称的。这两句,貌似率直,其实极婉转,极沉痛。“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这里把“花”拟人化。“花莫笑”,就是不要笑我老大,这一层词意,与末句“可怜春似人将老”紧接,意思是说最需要怜念的是春天也像人一样快要衰老了,“春”暗喻“国家社稷”,“春将老”国将沦亡。
《蝶恋花》是一首六十字的词,这首词题是“上巳召亲族”,带含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厚的感伤情绪,写得委婉曲折,层层深入而笔意浑成,具有长调铺叙的气势。写出作者的国破家亡之恨,寄寓词人对国家社稷的赤子之情。
相关阅读
1 如梦令词李清照阅读答案
引导语:李清照是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下面是她的《如梦 【查看全文】
2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简短《声声慢》又名《胜胜慢》,李清照这首词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不能列入婉约体。 声声慢寻寻 【查看全文】
3 古诗赏析如梦令李清照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赏析如梦令李清照,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古诗赏析如梦令李清照【1】 常记溪亭日 【查看全文】
4 《如梦令》李清照赏析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 【查看全文】
5 蝶恋花李清照写的词引导语:李清照的《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与《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下文是相关资料,我们一起学习吧。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⑴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⑵,柳眼梅腮⑶,已 【查看全文】
6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李清照词作鉴赏: 这首词创作于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