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叠词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03 00:00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史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了。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李清照声声慢叠词赏析,仅供大家参考。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李清照声声慢叠词赏析

  一、词汇意义

  (一)动词重叠

  《声声慢》一词中的重叠动词为“寻寻觅觅”,“寻寻觅觅”由两个语素“寻”、“觅”分别重叠构成。通常,两个不同语素重叠构成“ABAB”式动词较多,表示动量,附加“一下”或“反复多次”的意思,如“商量商量”、“思考思考”。[1]而“寻寻觅觅”是“AABB”式,其中,“寻”、“觅”同义,均为“寻找”义,重叠后相当于“寻找”义连说4次,加重了对要“寻”、“觅”事物的渴望。而且,这样的重叠形式要比“寻”、“觅”单个的语素或“寻觅”一词,更能表现词人对所要寻觅事物的热切追求和向往。

  (二)形容词重叠

  该首词中形容词的重叠有两处:“冷冷清清”和“凄凄惨惨戚戚”。

  “冷冷清清”是形容词重叠的“AABB”格式,这种格式通常是由双音节词“AB”如“冷清”转换而来,重叠后强调度量,附加“很”或“相当”意思,[1]类似的重叠式合成词还有“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整整齐齐”等等。“冷冷清清”就表示“很”“冷清”、“相当”“冷清”,一方面,说明这个“乍暖还寒”季节的冷清、萧条景象;另一方面,从词人自身遭遇、国家命运来看,单用“冷清”一词就不足以表达词人的切身感受。因此,重叠词“冷冷清清”用在此处加深了程度,并且还起到了一语双关的作用。

  “凄凄惨惨戚戚”是由“凄”、“惨”、“戚”三个语素各自重叠之后依次排列构成,与上述“冷冷清清”情况又稍有不同。表面看来,属于形容词的“AABBCC”式,这种格式的合成词在当今口语、书面语中都是不常见的。事实上,仔细观察分析,可知它是上述“AABB”结构的变形。其中“凄”既可和“惨”结合组成“凄凄惨惨”结构,也可和“戚”单独组合为“凄戚”一词,而“惨”和“戚”也可组成“戚惨”一词。且“凄”、“惨”、“戚”三个语素意义相近,分别重叠之后排列达6个字,更能突出强调词境的凄凉,烘托词人的愁情。

  (三)量词重叠

  该首词中重叠量词为“点点滴滴”,其中,“点”、“滴”都是量词。单音量词重叠后表示“每”,或者强调多。[1]“点”、“滴”重叠为“点点滴滴”就把细雨之小、之多、均匀洒下的情形勾勒出来,仅仅通过这个重叠词,读者就能联想到词人描写的情景:这牛毛似的细雨此时此刻让词人丝毫感觉不到浪漫,只是徒增“愁”情而已。词人用词之精准、描写之细腻,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语法意义

  (一)动词重叠

  动词重叠具有短暂、尝试的语法意义,[2]如“看——看看”,“说——说说”,“想——想想”等。该首词以动词的重叠“寻寻觅觅”开头,告知读者词人是在试图、努力寻找什么,从下文“乍暖还寒时候……怎一个愁字了得”可推知,词人正处于寻觅温暖、快乐的探索过程中。从语法范畴上看,“寻寻觅觅”也体现出词人写词时或写词前后一段时间内正在发生的动作行为或心理倾向。在形态变化不丰富的汉语中,重叠式合成词“寻寻觅觅”就体现了动词时、体的语法范畴意义。

  (二)形容词重叠

  形容词重叠具有程度高或适中的语法意义,[2]如“漂亮——漂漂亮亮”,“认真——认认真真”,“仔细——仔仔细细”等。该词中“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有“冷清”、“凄惨”程度高的涵义,表示“非常冷清”,“非常凄惨”,相当于形态变化丰富语言中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情况,这两组词紧跟在“寻寻觅觅”之后,做结果状语。“寻寻觅觅”本身就流露出词人对美好憧憬的无限渴望,结果却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追求理想生活之切与现实凄惨之极强烈碰撞,更能激发词人的慨叹。语言上的两种极端情况相遇,势必激起新的思想火花。

  (三)量词重叠

  数量词的重叠一般具有遍指的语法意义,[2]如“条——条条大路通罗马”等。笔者认为,该词中“点点滴滴”没有强调雨滴的个体性,相反,它在这里表示细雨遍及多处,即具有整体性的语法意义,同时也体现了名词的数的语法范畴。这种反常态的用法新颖别致,使读者眼前一亮,经得起读者的推敲和琢磨。

  三、语用意义

  语用,即语言的运用,注重语词和具体语境的适应。语境,在古诗词里即为诗境、词境。因此,字词使用恰当,在诗词中显得更为重要。下面就简要探讨一下《声声慢》中叠词的语用意义。 (一)动词重叠

  “寻寻觅觅”,如上所述,表达作者追求温暖、快乐的探索过程。这一过程本身就具有尝试、不确定性,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显现最终结果。而“寻寻觅觅”首先从词的长度上比“寻觅”要长,新兴的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象似性,即语言结构与人们所认识的现实世界的结构是对应的。因此,“寻寻觅觅”代表词人探索时间之漫长,过程之艰辛,这与词人要抒发的感情是吻合的。越是强调“寻觅”的不易,与后面的“愁”景“愁”情越发冲突,忧愁之情跃然纸上。其次,若用“寻觅”一词,则稍显平淡,不足以适应词的词境,表达效果自然不如“寻寻觅觅”好。

  (二)形容词重叠

  “冷冷清清”这一重叠词加深了“冷清”的程度,符合“乍暖还寒”、“独自怎生得黑”的词境,暗示了不仅环境冷清,更隐藏着词人独自一人孤单寂寞、愁绪无人倾诉的冷清心结。“凄凄惨惨戚戚”同样道理,与下文“晚来风急”、“满地黄花”、“憔悴损”的词境遥相呼应,也体现词人“正伤心”的感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看似形容词重叠这么简单,从语用角度看,它们确实符合语境,用在整首词里显得很贴切。

  (三)量词重叠

  词人在词首用过重叠词后并没有“善罢甘休”,下阕用“点点滴滴”描绘“细雨”,显出细雨之小之密,同时也象征了词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情,本来心情就不平静,黄昏时点点滴滴的细雨只徒增忧伤而已,与词尾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的“愁”字融为一体,可谓是“寓词于景”、“寓词于情”。

  综上所述,无论从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还是语用意义来分析,李清照《声声慢》词中的重叠式合成词都运用得恰到好处。另外,从词的字数排列上看,运用叠词,整首词也显得很协调。最难能可贵的是,叠词的运用自然且切合词境词情,看不出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张端义曾在《贵耳集》中评价:“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再如元人乔吉[天净沙]云:“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全篇都用叠词,有刻意运用的嫌疑。陆以湉《冷庐杂识》就指出:“不若李之自然妥帖。”


相关阅读
1 醉花阴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 【查看全文】

2 一剪梅李清照的赏析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 【查看全文】

3 李清照词蝶恋花

引导语:《蝶恋花》是一首六十字的词牌名,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才女李清照的几首《蝶恋花》,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永夜恹恹欢意 【查看全文】

4 李清照的词声声慢赏析

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怎样进行赏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查看全文】

5 李清照声声慢的教案

一、设计思想 1、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多诵读、多分析、多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2、设计特色:联系作者的生平与其他作品感受本词中沉重复杂 【查看全文】

6 李清照词的创作风格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