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有许多人写过这种诗歌,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李清照一剪梅赏析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此外,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而“月满西楼”,则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相思之情。此句颇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这三句,女词人的思维与想象大大超越现实,与首句恰形成鲜明对照。表明词人的相思之深。
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并照映上片首句的句意。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飘零,流水自去。由盼望书信的到来,到眼前的抒写流水落花,词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词人对现状的无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写词人自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爱的基础上的。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此外,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阅读
1 赵明诚为何抛下妻子李清照自己逃跑?
李清照与赵明诚是古今人人共同羡慕的恩爱夫妻,神仙眷侣。古代婚姻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妻结婚之后难得长期和谐。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近乎完美,这有李清照本人大量情 【查看全文】
2 如梦令李清照原文赏析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这一句诗是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如梦令李清照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 【查看全文】
3 《渔家傲》李清照《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②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③,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查看全文】
4 李清照宋词《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赏析《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清照宋词《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作者:宋·李清照 【查看全文】
5 李清照的声声慢原文引导语: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 【查看全文】
6 《武陵春·春晚》李清照引导语:《武陵春春晚》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下面由小编精心为您整理了一篇《武陵春春晚》李清照,希望您能喜欢! 武陵春春晚 朝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