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赏析

发布时间:2018-02-16 00:00

  菩萨蛮

  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李清照45岁那一年,是人生的转折点,金兵已入侵北宋两年,她和赵明诚住了20年的山东青州府已失陷,家藏十余屋的书画古器被焚,徽、钦二帝被俘,高宗在南京即位。赵明诚南下江宁任职,李清照随之南迁。第二年赵明诚病故,赵明诚的死给李清照极大的打击,特别是南渡以后国破家亡,满目惨淡使得她更感凄楚悲凉。于是,李清照带着丈夫残存的书画、金石、碑帖等物流徙各地,曾住过建康、金华等地,最后才落脚于杭州。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以后的最初几年,以寻常词语抒写作者曲折多致的心绪变换,是一首写乡愁的极品之作。

  “归鸿声断残云碧。” “归鸿声断”,是写听觉,大雁南归,声声鸣叫,一鸣一断肠。鸣叫声深深搅动作者内心的思乡之情,雁南飞归衡阳,而作者却只能滞留京杭,何年何月可归;“残云碧”是写视觉,雁声已断,雁儿去那拉?想当年“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现如今早已没有锦书可寄!遥望远空,高高的碧天,只有残云一片。 短短一句词以声音与颜色渲染了一个凄清冷落的环境气氛。听归鸿,望碧云,在古诗词中往往寄托着旅愁;望归鸿而思故里,见碧云而起乡愁。柳永《夜半乐》:“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晏几道在《思远人 》有“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秦观的《江城子》中有“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此三人皆有可思可想之人,可去可归之处。作者却是亲人已逝,家园已毁,独自凭栏。词人在这里借归鸿碧云抒发的就是自己怅然若失的情绪。

  “背窗雪落炉烟直”,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升起了一缕炉烟。雪花与炉 烟内外映衬,给人以静而美的印象。“炉烟”下着一“直”字,形象更为鲜明,似乎室内空气完全静止了,香烟垂直上升。此处以窗外纷飞的雪花作室内香烟的背景,气氛之静如此之妙。看似暖意融融,心底却透出寒意点点,雪花之大,炉烟之轻,暗含作者心境的冷与空。李清照在《一剪梅》中抒写到“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是多么甜蜜的思念呀!而今是人已亡,家已空,只有无限忧伤。

  两句诗一写外景,一写内景,外景辽阔高远,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寂寥无垠的空间;内景狭仄单调,在我们面前呈现了落寞岑寂的境界。内外比衬,外景色调越大、越空,内景就越小、越暗。越发突出了一个柔弱凄苦无助的中年女子的孤独与无助。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描写作者的形容妆扮,在微微烛光的映照下她头上插戴着明亮的凤钗,以及凤钗上所装饰的用彩绸或金箔剪成的人胜或花胜。“人胜”、“花胜”都是古代妇女于人日(正月初七)所戴饰物。农历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南朝学者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这一天要“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剪五色绸或金属薄片成人形,是取人一进入新年形貌精神都一改旧态而成新人的意思。人日节诗人都有诗赋,薛道衡的《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在蜀州(今崇庆县)任刺史的高适想念杜甫,写了一首题为《人日寄杜二拾遗》的诗寄赠杜甫,诗中有“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句子。

  作者在人日节一定会想到这些风俗习惯,以前和丈夫过节一唱一和惬意无比,而今生活太寂寞太孤独,不如独自梳妆打扮一番,重享昔日美丽容颜。一个“明”字和一个“轻”字,用字轻盈,看似给人欢快之感,实则暗含哀愁,窗外簌簌的雪花,室内虚无缥缈的炉烟,没有一虫一鸟一花一木,在雁断云残、雪落烟升的凄清气氛中,烛底的凤钗即使再明,凤钗上的人胜即使再轻,孤独一人,如何欢愉?

  “角声催晓漏”,角声是指军中的号角,漏是指古代的计时器铜壶滴漏,此处代指时间;词人通过听觉转到视觉,着一“催”字,一夜凄凄角声把晓色催来,看晓漏已是黎明时分;曙色回牛斗,牛、斗,星宿名,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斗转星横,意味着天将破晓,词人一夜不寐可知。从“残云碧”到“凤钗明”再到“曙色回牛斗”,空间从寥廓的天宇到狭小的居室以至枕边,时间从冥冥薄暮到寂寂深夜,以至天明。时空转换跌宕跨越很大,作者巧妙地通过景物的变换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手法巧妙圆转流畅。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转眼天光大亮,阳光明媚,此人不禁产生一股游兴,报春的花儿想是开放了吧。然而此念方生,即已消退。因为时节虽在早春,西风还余威阵阵,花儿仍然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胁,那有心思出来争春!所以词人说“西风留旧寒”。词人如今人既憔悴,心亦凄凉,既想赏花,又怕春寒。不只是天寒,而且是心寒。这是曲笔,实则怕勾起过去和丈夫同游园之痛。表现了婉约词特有的情致,增强了抒情力度。

  这首词运用曲笔,以浅淡之语写深挚之情,意味隽永,值得用心玩赏。


相关阅读
1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翻译鉴赏

《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 【查看全文】

2 李清照醉酒纪录

导语:李清照是婉约派的词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同时她也是爱好喝酒的人哦。一起看李清照的醉酒纪录吧。 1、酒醉程度:★★★☆☆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查看全文】

3 李清照的一生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 【查看全文】

4 李清照简介资料600字

引导语: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下面是有关她的600字简介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 【查看全文】

5 才女李清照的诗词名句

引导语:李清照的诗词善于抒情造境,造语浅显新奇,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下文是小编 【查看全文】

6 李清照的词大全

李清照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如梦令》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