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作者:陆游
原文: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
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
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
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释:
1、吴樯:归吴的船只。
2、驿:古时传送文书者休息、换马的处所。这里泛指行程。
3、芳洲:指鹦鹉洲,在武昌东北长江中。
4、缆:靠岸后固定船只所用的铁索或粗绳。
5、武昌:即今湖北武昌。
6、新霜:新添的白发。霜:指白发。
7、朝衣染御香:谓在朝中为官。朝衣:上朝拜见皇帝的官服。
8、交旧:旧交,老朋友。
翻译:
归梦寄托在开往吴地的船上,
一站又一站的水路前面的途程还很长。
想见初到鹦鹉洲旁系缆停留的时候,
斜阳里望见烟树错落的江城武昌。
愁多鬓边新添了白发,
想过去也曾身穿朝衣上殿见君王。
如今重回故乡旧友稀少不胜凄凉,
却怕他乡要胜过故乡了。
赏析:
起调写东归之路。“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写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尚远。陆游在蜀的《秋思》诗,已有“吴樯楚柁动归思,陇月巴云空复情”之句;动身离蜀的《叙州》诗,又有“楚柁吴樯又远游,浣花行乐梦西州”之句。屡言“吴樯”,无非指归吴船只。愁前程的遥远,寄归梦于吴樯,也无非是表归心之急,希望船行顺利、迅速而已。妙在“寄梦”一事,措语新奇,富有想像力,有如李白诗之写“我寄愁心与明月”。“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想见”,是临近武昌时的设想。武昌有江山草树之胜,崔颢《黄鹤楼》诗,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作者设想在傍晚夕阳中船抵武昌,系缆洲边,必然能看见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着一“认”字,便见是归途重游,已有前游印象,可以对照辨认。这三句,写景既美,又切武昌情况;用笔贴实凝炼,而又灵活有情韵。
换头以下设想到家情景,而又先下一跌宕、顿挫之笔,点出这次到家,将不是添得欢趣,而是充满愁思。作者此时本已进入老境,而这次又带着一腔愁思东归,所以说两鬓又添“新霜”。而下面忽来一逆挽句:“曾是朝衣染御香。”唐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句:“衣冠惹得御炉香。”王维和句:“香烟欲傍衮龙浮。”陆游人蜀前,值孝宗即位,以三十八岁入为枢密院编修官。当时,孝宗颇思振奋,陆游亦当盛年,故于个人与国家前途都怀有希望。但不久,便是“浮云蔽日”,“长安不见”。“曾是”句,实发自无限痛楚的回忆。下写故乡重到,本应首先想到与家人相聚,以“生还”相庆等等;但作者却撇开这些,而想到“交旧少”。于是,一阵“凄凉”之感突然袭来。言外自有意在!这里说的“交旧”,当不是一般的朋友,而是友谊建立在爱国思想的基础上的知交。随着时间的消逝,这样的知交相继零落。共同关心国家命运,不时相与谈论心曲的人也不易找到了。这真是大可悲的事!“却恐他乡胜故乡。”这一歇拍,当然出白杜甫《得舍弟消息》句:“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 但亦深含陆游自己的无限酸楚。它道出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当国家破败时期告老还乡所怀有的一种典型的感情。
纵观全词,上半阕写一梦境,其特点是一片黯淡,景语含情;下半阕则写一种悬想,其特点是凄戾,纯作情语。词中虚词“曾是”、“却恐”,都留给读者许多可以推想得之的东西。思归而又怯于到家的矛盾心情交织在一起。这不徒基于个人身世,抑且关乎国家命运。这就是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的最重要的基本因素。
相关阅读
1 陆游诗示儿
引导语:示儿就是给儿子们看的意思,下面是有关陆游的《示儿》诗的内容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示儿》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 【查看全文】
2 陆游在冬夜读书引导语:《冬夜读书》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的诗作之一,下面就是这首诗的原文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冬夜读书》 陆游 挑灯夜读书,油涸意未已。 亦知夜既分,未 【查看全文】
3 陆游钗头凤的语言艺术在艺术作品中,色彩是美的一种重要属性。色彩的审美属性是文学审美特征之一,也是文学实现其自身审美价值的重要条件。文学作品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接地以色彩描绘客观事物, 【查看全文】
4 秦观陆游名字考释引导语:古人命名取字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人名与字并无意义上的必然联系,多数人名与字存在意义上的联系。那么秦观与陆游名字有何联系与渊源,我们一起来了解。 秦观和陆游, 【查看全文】
5 陆游唐婉的 钗头凤引导语: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望沈园》和唐婉的《钗头凤世情薄》的爱情悲剧和真挚情感构成了爱的千古绝唱,下文是小编收集的陆游唐婉的《钗头凤》,欢迎大家阅读! 钗头凤 【查看全文】
6 陆游古诗词练习两篇参考答案【专题解读】 陆游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他创作的诗词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