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阅读训练】:
一、
1.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2分)
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真名世”引用了三国时(人名)的典故。(1分)
3.本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3.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三、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2.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诗歌的倒装性)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这里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这里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吗?
3.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4.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参考答案】
一、
1.宋金两国交兵的战争场面。
2.诸葛亮
3.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二、
1、怀什么古——颔联既是叙事又是写景,概括了25年前的两次胜利的战斗(古事):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充满豪情气势。尾联叙事抒情,写了诸葛亮(古人)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2、作者的情感态度:结合首联和颈联表达出作者渴望报国、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及自己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的悲愤沉痛,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同病相怜型)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3、艺术手法: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三、
1.报国无门,功业无成对比
2. 欲图收复失地
愤“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3.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相关阅读
1 《陆游》小说阅读答案
小小说《陆游》 曾 平 陆游已气息奄奄。 儿子要为他请郎中。 陆游摇头止住,说,没有用了。陆游的眼里有泪。陆游说,思念能用药治好吗? 儿子不懂。 陆游的眼睛投向北方的天空, 【查看全文】
2 陆游咏梅引导语:《卜算子咏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整首词十分悲凉,尤其开头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和他那不畏强权的精神。下面是原文注释赏析知识,与大家分享阅读学习 【查看全文】
3 游山西村陆游《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 【查看全文】
4 《陆游》答案陆游已气息奄奄。 儿子要为他请郎中。 陆游摇头止住,说,没用了。陆游的眼里有泪。陆游说,思念能用药治好吗?儿子不懂。 陆游的眼睛投向北方的天空,久久地,不愿回来。儿子懂 【查看全文】
5 筑书巢陆游《筑书巢》 陆游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 【查看全文】
6 陆游《病起书怀》译文及注释《病起书怀》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