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诗句

发布时间:2018-02-18

  1、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临江仙·离果州作》

  2、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

  3、水流云散各西东。——《临江仙·离果州作》

  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九月一日,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5、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

  6、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

  7、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卜算子·咏梅》

  8、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

  10、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关山月》

  1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2、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临安春雨初霁》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1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16、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18、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二首》

  19、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

  20、云影忽生鸦蔽日,雨声不断叶飞霜。——《庵中晚思》

  2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

  22、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临江仙·离果州作》

  23、叹流年、又成虚度。——《谢池春·壮岁从戎》

  2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25、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秋波媚》

  26、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27、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2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29、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

  3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1、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

  32、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3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34、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秋思》

  35、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临江仙·离果州作》

  36、0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37、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8、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秋波媚》

  39、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初霁》

  40、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剑门道中遇微雨》

  4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42、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诉衷情》

  43、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沈园二首》(其二)

  44、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钗头凤》

  45、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


相关阅读
1 陆游《鹧鸪天·送叶梦锡》诗歌鉴赏题(附答案)

《鹧鸪天·送叶梦锡》 陆游 家住东吴近帝乡, 平生豪举少年场。十千沽酒青楼上, 百万呼卢锦瑟傍。 身易老, 恨难忘, 尊前赢得是凄凉。君归为报京华旧, 一事无成两鬓霜。 [注]呼卢: 【查看全文】

2 《诉衷情》的原文注释及赏析

导语:《诉衷情》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以下是由应 【查看全文】

3 咏梅 陆游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驿(y)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 【查看全文】

4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详解

钗头凤红酥手 【宋】陆游 原文: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 【查看全文】

5 陆游的爱国诗是哪些

引导语: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吐露出万丈光芒,使他成为杰出诗人,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下文是小编收集他的经典爱国诗,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1、《示儿》 死去原知万 【查看全文】

6 陆游与辛弃疾的忘年交

导语:陆游是我国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其诗作被誉为一代诗史。辛弃疾则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其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陆游与辛弃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