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一竿风月》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赏析】:
陆游这首词表面上是写渔父,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咏怀之作。他写渔父的生活与心情,正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情。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
“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 ,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
下片头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宋人有一首咏严光的诗说 :“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留得到如今 。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也是说严光虽拒绝光武征召,但还有求名心。陆游因此觉得 :“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这词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
文人词中写渔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张志和的《渔父 》,后人仿作的很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渔父词,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实。
陆游这首词,论思想内容,可以说在张志和等诸人之上。显而易见,这词是讽刺当时那些被名牵利绊的俗人的。我们不可错会他的写作意图,简单地认为它是消极的、逃避现实的作品。
陆游另有一首《鹊桥仙》词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 ,又何必官家赐与!”也是写渔父的。它上片所写的大概是他四十八岁那一年在汉中的军旅生活。
而这首词可能是作者在王炎幕府经略中原事业夭折以后,回到山阴故乡时作的。两首词同调、同韵,都是写他自己晚年英雄失志的感慨,决不是张志和《渔父》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士心情。读这道词时,应该注意他这个创作背景和创作心情。
相关阅读
1 咏梅 陆游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驿(y)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 【查看全文】
2 《鹊桥仙 夜闻杜鹃》陆游陆游的《鹊桥仙 夜闻杜鹃》以叙述的口吻,描述杜鹃夜啼的情景和氛围,突出词人宦游生活中的孤独愁绪。整首词深沉凝重,凄切悲凉。 鹊桥仙夜闻杜鹃① 茅檐人静,蓬窗②灯暗,春 【查看全文】
3 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注释: ①龙兴寺:在唐忠州(今四川忠县)。少陵先生 【查看全文】
4 陆游《月夕》阅读答案及赏析《月夕》 作者: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 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 村深无漏鼓,鹤戾报三更。 考题 (1)诗的前两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 【查看全文】
5 诗人陆游的故事:一字师引导语:关于诗人陆游一字师的故事,大家知道?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这个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欢迎大家阅读! 南宋乾道八年初春,夔州通判陆游应诏前往抗金前线南郑,途经四川 【查看全文】
6 示儿陆游叮咛儿子的是引导语:《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用什么的口吻叮嘱儿子的?叮咛儿子的是什么呢? 陆游叮咛儿子的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就是说他死时还惦记着爱国,如果国家收复了失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