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陆游诗歌艺术的研究,基本上贯穿于近百年陆游研究之始终,且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 断深入。在这方面朱东润先生所著《陆游研究》(中华书局1961年版)一书可谓筚路蓝缕, 开启山林之作。另有《陆游诗的转变》、《陆游的创作道路》二文(见《中国文学论集》中 华书局1983年版),就陆游的诗歌创作道路作出了详尽论述。前文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 无疑地陆游是从江西诗派学而有得的,但他那种充满爱国主义的精神,发扬旺盛的斗争意志 ,认识现实、把握现实而又能充分反映现实的诗篇,则在入川以后才能完成他自己特有的风 格。后文则着重探讨陆游的师承关系,除了曾幾一路以外,作者特别提出梅尧臣对陆游影 响 最大。尤其是当陆游向曾幾学诗而“未有得”的方面,某种程度上说,正是从梅尧臣那些 感 触时事,激昂奋发以及叙述疾苦,忧伤沉痛的诗作中得到了极大的启发。
于北山先生在不断订补《陆游年谱》的同时,也对陆游的创作道路作了深入探索,其《陆 游对前人作品的学习、继承和发展》一文(载《陆游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认为, 陆游的世界观和学术思想的基础在于儒家六经,旁参老、庄。诗歌艺术方面,则学习、继承 了《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以及淳朴自然的词句,美善刺恶的讽谕手法;学习《楚辞》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以及忠奋怨悱的爱国精神;学习乐府民歌的率性抒情,夸 张想象,语言丰缛,意境清新;吸取陶谢、王孟、高岑、李杜、白居易、梅尧臣、苏黄,直 至曾幾等历代诗人之精华,终于成就了“能自树立不因循”的一代大家。
“中原未定,梦寐思建功业”,这正是陆游之所以成为著名爱国诗人的历史前提与心理基 础,而数量众多的纪梦诗则是陆游英雄主义诗歌的主体。郑新华《梦幻文学的一朵奇葩》( 载《文史知识》1989年第一期)一文认为,表现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是陆游纪梦诗 的主要内容。纪梦诗的第二个内容,则是对求仙访道、结交奇士等不平凡生活的描写与思慕 ,从而曲折地表现诗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文章还指出,丰富而瑰丽奇特的想象,构成了陆 游纪梦诗最显著的特点。而气势雄浑,场面宏伟壮观,则是其第二个艺术特点。总之,陆游 的纪梦诗作为近万首陆诗的缩影,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基本主题,忧国忧民,积极用世 为感情基调的陆诗特点;另一方面,它成功地同时继承了屈原、李白以及唐代边塞诗派的艺 术风格,熔多种表现手法于一炉又能自成体系。喻朝刚《论陆游的爱国诗篇》(见陆游论集 》),胡蓉蓉《试论陆游的蜀中诗》(载《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第四期),杨吉荣《陆游 南郑从军生活与诗歌创作》(载《汉中师院学报》1997年第三期)等文章也就这一方面作了有 益的探讨。
然而,也有学者就陆游英雄主义诗歌中反应的现实与当时历史真实作了比较,认为陆游此 类诗作是以夸张的、随其主观意念而不是以生活本来面目的方式反应现实的。英雄主义诗歌 在他具有代替现实,并满足其功名欲望的补偿作用。陆游对其诗作的幻想性质又有着清醒的 自觉,从其作品中可以发现他生前便自觉地用其诗作表白或塑造夸大了的自身形象,以赢得 后世读者的崇敬。文章还指出,陆游是有意或无意地将诗歌创作混同于制造梦幻泡影,他采 用的材料不是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东西,而是经过他随心所欲地意念化了的与真实相左 的现实。作者为了更完美地用艺术手段刻划自身形象,一再牺牲了生活真实。(许文军《论 陆游英雄主义诗歌的幻想性质》,载《陕西师大学报》1994年第一期)
关于陆游词的风格及创作成就,夏承焘《陆游的词》、刘遗贤《谈陆放翁和他的词》(均载 于《词学研究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二文已作了全面论述,近年又有不少新 的成果面世,其中邓乔彬《驿骑苏秦间——陆游词风格及成因浅探》(载《杭州大学学报》1 998年第三期)一文,就《四库全书提要》论陆游词“雄快处似东坡”的“近雅”之处作了深 入探讨与阐发。文章认为,形成陆游词近雅风格的原因,在于陆游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 的传统。但陆游词的风格在“诗人之言,终为近雅”的同时,又可见“纤丽处似淮海”的“ 词人之冶荡”的另一面。在词的“诗化”以“意志”的同时,陆游词又顺从了“缘情”的潜 势力,遂造成了半苏半秦,驿骑两家之间的面目。
另外,从近些年所刊登的有关陆游研究论文来看,已呈现出由外在的社会历史状况之考索 走向诗歌内部艺术规律之探寻,由诗人客观行迹之考论走向诗人主观创作心态之揭示的基本 趋向。如萧瑞峰《论陆游诗的意象》(载《文学遗产》1988年第一期)一文,从文学本体研究 的立场出发,就陆游诗歌的意象组合方式作出了深入考察,归纳为比照法、拟喻法、逆反法 等多种组合方式,并进而去探求诗人的创作手法与思维特色,以及他的诗歌艺术风格之形成 与发展。曾明《陆游山水诗是中国古代山水诗走向心灵的美学归宿》(载《西南民族学院学 报》1993年第一期)一文,则对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发展作了重点考察,文章认为,从刘宋时 期的谢灵运自发钟情山水起,发展为唐代的王维自觉热爱山水,到宋代的陆游则完全是自由 亲近山水,与山水精神独往来,在自然山水之形中,发现了山水之灵。因此,山水诗发展到 了宋代,思想、艺术更加成熟,风格、体裁也更加多样,基本上找到了归宿,完成了中国古 代山水诗走向心灵的美学历程,其代表人物就是南宋的陆游。
相关阅读
1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查看全文】
2 《卜算子咏梅》陆游写的引导语: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下面是这首词的知识信息,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卜 【查看全文】
3 《陆游 木兰花·立春日作》赏析木兰花立春日作 陆游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赏析】 这首 【查看全文】
4 书愤陆游译文和鉴赏回看《书愤》整首诗,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陆游书愤译文和鉴赏,更多杂文阅读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查看全文】
5 陆游的古诗名句1、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2、功名本是无凭事,不及寒江两日潮。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5、丈夫贵不屈,成败何 【查看全文】
6 陆游为什么会向往做茶神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人,南宋时著名爱国诗人。梁启超称之为“亘古男儿一放翁。”他的诗有高超艺术成就,被誉为小李白,又有极深厚的社会内容,被赞为诗史。南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