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校实行“1+1+4悦动课堂”以来,陈慧老师的一节《书愤》成为语文“悦动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书愤教学反思。尤其是我们高二在诗歌鉴赏阅读中又总结出一套规律:以情激趣、以疑促思、以议探幽、以练提能。逐渐实现了同类课堂的优化处理和举一反三。一堂课听下来,几多收获,些许遗憾,一并反思如下:
一、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情激趣,明确目标;以疑促思,以议探幽,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教师总结;拓展提升以练提能”教学四环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二)导语设计匠心独运,平中见奇。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七律,陈慧老师适时地打出“他有一颗火热赤诚的爱国之心,渴望大宋江山的统一,但终了只落得黯然神伤;他曾有过美丽的爱情,但最终将爱情的玫瑰丢落风中” 这句精妙的话让学生们猜猜看“他是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反思《书愤教学反思》www.xjzsks.com。
(三)解释题目,提纲挈领。
解题时陈慧老师紧扣题目“书愤”,让学生作出解释并理解题意后,提纲挈领地抛出问题——这首诗题目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哪些事而“愤” ? ——造成诗人“愤”的根源又是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手法书愤?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以疑促思,以议探幽,合作交流”的环节中来。三个问题,集中体现了高考中“诗歌鉴赏”的考点。
(四)教学资源的适时引入,提升了资源的价值。
关于诗人的介绍,陈慧老师以幽默的语言介绍陆游生平:科举除名——绝恋沈园——载浮载沉——临终示儿。之后引出本诗的写作背景 ,做到了“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让学生对“文以载道”的观念有了深刻而理性的认识,为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打下了基础。
(五)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在“成果展示,教师总结”这一环节,陈慧老师将古诗鉴赏思路整理为:
1、知人论世
2、解题
3、意象意境(景—物—人—事—情)
4、手法技巧
便于学生在以后的诗歌鉴赏中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至于无章可循。
二、本节课的些许遗憾
(一)、课外拓展部分应多给学生一些字词的补充,便于疏通文意,理解情感,把握形象。然后点一个问题(问题可以是手法、情感、形象、修辞等)即可。(陈慧老师在全校公开课时,这点处理的非常好)
(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应多加引导。如果在赏析文本时让学生自主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互作补充和修正,然后推出最佳鉴赏进行全班交流,定会有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分享的喜悦、合作的乐趣。
有人说,语文是一种素养,一种境界,又有人说,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这些都是我喜欢的话,就把它们作为这次反思的结束语吧!
相关阅读
1 梅花绝句陆游其二
引导语:是一首标准的况物自比的咏梅诗陆游的《梅花绝句其二》是一首标准的况物自比的咏梅诗,下面是原文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梅花绝句其二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查看全文】
2 镌刻在记忆中的《陆游与唐琬》1145年(高宗15年),一个南宋春天,一片片花瓣,带着暮春时节的寒意,从空中缓缓飘落。淡蓝色的天幕,几弯淡墨勾勒的亭台楼阁,陆游与唐琬就在这一片清凛中出场。花易落,人易醉 【查看全文】
3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_陆游的诗《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首词是作 【查看全文】
4 陆游与辛弃疾的忘年交导语:陆游是我国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其诗作被誉为一代诗史。辛弃疾则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其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陆游与辛弃疾 【查看全文】
5 陆游 示儿示儿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元知 一作:原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 这首诗应该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 【查看全文】
6 陆游事迹少能诗文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且唐琬后来早逝,导致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