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赏析

发布时间:2018-02-18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由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哲理诗,饱含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翻译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生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用功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想彻底明白书本上的深刻的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的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相关阅读
1 陆游《好事近》宋词鉴赏

好事近 陆游 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谁与放翁为伴?有天坛轻策。 铿然忽变赤 龙飞,雷雨四山黑。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楖楖栗。 想象或梦游华山的诗,陆游写了不少,大多是借 【查看全文】

2 示儿改写成作文

引导语:《示儿》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下文 【查看全文】

3 游山西村 陆游诗意

引导语:《游山西村》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这首诗的诗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 【查看全文】

4 浅谈陆游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的原因

导语:陆游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生活年代介于北宋末和南宋的初、中期。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影响并造就出他的作品中所洋溢出的爱国主义情怀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 【查看全文】

5 陆游之最后留诗

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他一生辛勤创作,一共留下了九千多首诗。在我国历代诗人 【查看全文】

6 《示儿》原文赏析

引导语:《示儿》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下面由小编为您带来《示儿》原文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示儿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