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南宋著名诗人陆游《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练习题与答案,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鹧鸪天①
陆游
懒向青门学种瓜②,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栌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乾道元年(1165年)夏,陆游调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二年春,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这首词就是这一年归家不久后写下的。②“青门学种瓜”指学汉初的邵平那样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1.上片中“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两句词的艺术特色。(4分)
答:描绘了一幅新燕、沙鸥翩翩飞舞在水边的优美风景画。(1分) “双双新燕”、“片片轻鸥”用笔清新,对偶自然;以景移情,不留痕迹;为全词营造了清幽的氛围,为下片词人自在、快乐的置身其间饮酒歌唱做了较好的铺垫。(3分)
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表面上是塑造了一位乐于清闲的渔钓生活的隐者形象,但实际上,隐身渔钓,只是作者在无可奈何之下的一种自我排遣而已。(2分)这可从“送年华”可以看出作者的感喟之情。“笑指”二字也透露出词人内心的矛盾,这种“笑”是伤心勉强的笑。(2分)
【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且唐琬后来早逝,导致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
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六年(公元1179年)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陆游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陆游有七子一女。根据《陆游年谱》记载: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冬夜读书示子聿》)。孙子有陆元廷,(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曾孙有陆传义(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有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陆游最终没有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一幕。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卷乙载:“陆游,字务观,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这则记载提出陆游名字来历之二说,不少专家在有关传记或传论中或从前一说,或从后一说。其实两说均难置信。
秦观生于仁宗皇祐元年(1049),死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陆游父亲陆宰生于哲宗元祐三年(1088),死于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陆宰小秦观四十岁。秦观死时,陆宰不足十三岁。秦观到越州是神宗元丰二年(1079),其时陆宰尚未出生。陆游母亲的年龄估计与陆宰相去无几,跟秦观不可能有什么交往。“梦少游而生公”,纯属想象之词。前一说不能成立。
所谓“公慕少游”,主要根据陆游八十二岁写的《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一诗。诗日:“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该诗只是表达诗人对秦观的敬仰之情而已。“正相同”三字,恰恰透露出陆游的名字不是自己“慕少游”而取的。后一说也不能成立。
相关阅读
1 陆游名言名句
1、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 2、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3、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4、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5、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 【查看全文】
2 陆游与唐婉的诗钗头凤 . 红酥手(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 【查看全文】
3 关于陆游的作文700字【篇一】 风瑟瑟,尘翩翩,徒行走在归乡之途。素装的他,踏着积雪,背着包袱,只是向前走,只知道向前走,目光的空洞,凌乱三千丝,何故如此?夕阳伴着黄昏,黄昏伴着夕阳,染 【查看全文】
4 陆游《秋思》《秋思》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烈日炎天欲不禁,喜逢秋色到园林。 云阴映日初萧瑟,露气侵帘已峭深。 衰发凋零随槁叶,苦吟凄断杂疏碪。 鴈来不得中原信,抚剑何人识壮心! 作者简 【查看全文】
5 入蜀记陆游(七月)十四日,晚,晴。开南窗观溪山。溪中绝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垂钓挽罟者弥望,以故价甚贱,僮使辈日皆餍饫。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鱼。及饮之,水味 【查看全文】
6 陆游写示儿的背景引导语: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下文是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信息,与大家分享学习了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