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和唐婉故事简介

发布时间:2018-02-18

  引导语: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同时陆游也是一个著名的孝子,陆游一生挚爱着自己的表妹唐婉,然而在母亲的反对之下,不得不休了唐婉,但是陆游与唐婉的故事却流传千古。下面就是有关他与唐婉爱情故事简介,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公元1144年,陆游与舅父唐仲俊之女唐婉结婚,陆母怕陆与唐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而影响陆的登科进官,以婚后三年未有子为由,逼其与唐婉离婚。在那个母命如圣旨的年代,不从则折呀!临别时,唐婉送一盆秋海棠给陆作纪念,并说这是断肠红,陆说该称其为相思红才对呀!今后我将飘流在外,此花仍由你好好养护。

  十年之后,陆回到老家,偶到绍兴有名的沈园去游玩,谁曾想却再这里遇见了昔日恋人唐婉。当唐婉走到陆游身边的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感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

  好在一阵恍惚之后,已为他人之妻的唐婉终于提起沉重的脚步,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走远了。只留下了陆游在花园中怔怔发呆。

  和风袭来,吹醒了沉醉在旧梦中的陆游,他不由地循着唐婉的身影追寻而去。来到池塘边柳树下,遥见唐婉与赵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进食。隐隐看见唐婉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袖,与赵士程浅斟慢饮。这一似曾相识的场景,看得陆游的心都碎了。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感慨万千。于是提笔在壁上题了千古绝唱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 错! 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第二年春天,抱着一种莫名的憧憬,唐婉再一次来到沈园,徘徊在曲径回廊之间,忽然瞥见陆游的题词。反复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不知不觉中和了一首词,题在陆游的词后: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表达了旧情难忘而又难言的忧伤情愫,她不久之后便郁郁而死。

  想不到大诗人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后,仍然把四十多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埋在心底。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就此忘却他与唐婉的凄婉往事。然而离家越远,唐婉的影子就越萦绕在他的心头。此番倦游归来,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75岁)。然而他对旧事、对沈园依然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这时他写下了沈园怀旧诗二首:

  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在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是陆游怀旧场所,也是他伤心的地方。他想着沈园,但又怕到沈园。春天再来,撩人的桃红柳绿,恼人的鸟语花香,风烛残年的陆游(81岁)虽然不能再亲至沈园寻觅往日的踪影,然而那次与唐婉的际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差怯的情态、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于是又赋“梦游沈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

  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

  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

  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

  墨痕独锁壁间尘。

  陆游八十五岁那年春日的一天,忽然感觉到身心爽适、轻快无比。原准备上山采药,因为体力不允许就折往沈园。此时沈园又经过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复旧观,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

  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

  不堪幽梦太匆匆。

  陆游与唐婉的故事之钗头凤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因为坚持抗金的主张,一生屡遭统治集团内部投降派的打击,政治上很不得志。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却得到后人的高度赞誉。其早年的一首《钗头凤》词以及与这首词相关的凄婉的爱情故事也被后人广泛传诵。

  绍兴十四年(1144年),陆游二十岁左右,与舅舅的女儿唐婉结了婚。婚后生活美满,但不知为何,陆游母亲竟会对自己的内侄女非常不满起来,最后甚至蛮不讲理地硬逼着陆游和她离婚,另娶王氏,唐婉也迫于家长之命改嫁给同郡的赵士程了。

  十年以后的春天,他出游于故乡禹迹寺南的沈家花园,恰好唐婉和后夫也来这里游玩,陆游看到了唐婉,想起当年情景,以及别后十年来消息的隔绝和人事的变迁,不堪回首的往事一齐涌上心头。提笔在一堵粉墙上题了一首悲痛绝伦的词: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官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就是为后人所传诵的《钗头凤》。唐婉看到了这首词,自然更触动了她的“一怀愁绪”,回去以后,也和了一首词,不久便抑郁而终。这一幕婚姻悲剧,在诗人心底成为不可平复的创痛。后来虽然时过境迁,已为陈迹,但他总是缠绵悲戚,不能把它忘掉。

  直到他的晚年,每当年底,总还要登到禹迹寺的楼上眺望,怀念自己跟唐婉的爱情,并且写了不少的诗来抒发自己心头的隐痛,如: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是他七十五岁时的作品。距唐婉逝世已有四十年光景,陆游想念前情,不禁潸然泪下。陆游与唐婉,志趣相投,琴瑟相和,陆母理应高兴,为何反而遥着儿子离婚?这些反常情之举引起了许多猜疑。

  最早记载陆、唐悲剧的一则史料,但没有明确说明唐婉为什么不得婆婆的欢心。此后的刘克庄说是陆游父母怕陆游沉溺于儿女情中,荒废学业,于是逼着儿子离婚。陆母不是不喜欢唐婉,而是“出于对儿子的期待,不允许他在功业未就之际,便沉溺于温馨的爱情眷恋之中,这一动机交织着为家国着想,又有为陆游仕途筹划的思想因素在内。”

  后来有人对此说法提出疑问:陆母要真有那么崇高的精神境界,又何必要让儿子年纪轻轻,又刚落第时就急急忙忙地娶媳妇?此其一。其次,陆游科场不利,与唐婉的婚姻并无关系。陆游第一次应考失败,时年十八岁,尚未与唐婉结婚。第二次考试本是名列第一,只因触怒权贵秦桧而被贬默落榜。这年陆游二十九岁,唐婉早被离弃,他与续娶王氏所生之长子也已有五岁。

  陆游的科场失败,与唐婉毫不相干。因此,说陆游的母亲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逼子离婚,难以使人信服。

  还有人说是,唐婉不通人情世故,礼节不周,惹得老夫人不满意。加之陆游考试落榜,陆父因主张抗战触怒秦桧被革职,抑郁而死,给陆母很大刺激。唐婉心胸豁达,对公公之死没有形诸颜色,使老太太大为不快。一次偶然机会,老夫人遇见王氏女郎,爱其端庄婉顺,便强迫儿子。以“不孝翁姑为由休弃唐婉而娶王氏。这种说法,也有疑窦。陆游娶王氏在二十三四岁,陆父卒于稍后,唐婉早离陆家,不可能有遇公公死不形诸颜色而得罪婆母之事。

  也有人说陆母因陆、唐生辰八字不合而迫其离婚。但实际上,宋朝,特别是南宋,结婚制度十分严格,订婚前,第一关便是男女双方都要经过“问卜”(或祷签),甚至连媒人上门说亲的日期都要经过“占卦“,得吉无克方可往下进行“回帖”、“定帖”、“相亲”、“插钗”、“双缄”、“下财礼”等等,若有一关卡住都不能成亲。至于正式结婚,更是繁文缛节。门第之家,尤为讲究。如果陆、唐两人的生辰八字不合,那就根本不可能结婚,更谈不上结婚以后又因此离婚。

  各种说法,都不是无懈可击。于是有人从封建礼教上去找原因。认为陆唐婚姻悲剧,是受制于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和伦理观念。由于他们相爱途恒,违反了封建社会夫妻之间“重敬不重爱”的伦理观念,才引起了陆母对唐婉的不满。

  更有人提出,故事是后人据《钗头凤》附会而出,不足深信,也有人说,《钗头凤》根本就不是写陆、唐爱情的。诸种说法,莫衷一是,皆有待于深入考证。


相关阅读
1 陆游《燕》与戴复古《诘燕》比较谈

引导语: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燕》与江湖诗派代表作家戴复古的《诘燕》,都是写燕的佳作,那么大家知道这两首诗的异同之处?下面是相关的比较,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 初见梁间 【查看全文】

2 陆游的诗词整理

1、《渔父》 石帆山下雨空蒙,三扇香新翠箬蓬。 苹叶绿,蓼花红,回首功名一梦中。 2、《渔父》 晴山滴翠水挼蓝,聚散渔舟两复三。 横埭北,断桥南,侧起船篷便作帆。 3、《渔父 【查看全文】

3 陆游诗十首

1.《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 【查看全文】

4 《点绛唇 采药归来》陆游宋词赏析

点绛唇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陆游词作鉴赏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陆游闲居山 【查看全文】

5 卜算子咏梅翻译及赏析

导语:陆游的这首咏梅词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咏梅的翻译及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查看全文】

6 陆游读后感

陆游读后感(一) 说到陆游,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诗,他的词,从小在学校学习时就已学了无数的篇目。但是读过《陆游传》之后才真正懂得了这位伟大诗人的真性情,真正体会到他的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