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陆游的一生很喜欢梅花,下文是有关他的《梅花绝句》阅读练习题,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陆游《梅花绝句》卢梅坡《雪梅》比较阅读附答案
梅花绝句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阅读上面两首诗,完成1~2题。
1.这两首诗描写梅花形象的目的有什么不同?试做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陆诗塑造了梅花不畏严寒、洁白美好的形象,抒发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自己清雅高洁的情怀(3分);
②卢诗借雪、梅的争春,表达了世间的事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深刻哲理。(或:借雪、梅的争春,告诫世人: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2分)。
2.①陆诗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景象开阔;(1分)又夸张地写出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让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陆游。(1分)
卢诗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诗人将“雪”和“梅”各自的长处与短处进行对比;(1分)让“雪”和“梅”为争春发生“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则属于拟人手法。(1分)
陆游《梅花绝句》张道洽《梅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绝知南雪羞相井,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醉余不唾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1.请分析陆诗中的“雪堆”和张诗中的“南雪”的不同意蕴。(5分)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而之处?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试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陆诗中的“雪堆”指梅花,诗人将梅花比作“雪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树树梅花绽放之繁盛。(2分)张诗中的“南雪”指向阳之雪,诗人以南雪的易于融化来凸显梅花不易凋零的坚贞品行。(3分)
2.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都借梅花表达了对美好品格的赞美之情。(2分)陆诗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极言对梅花的痴情;以“雪堆”喻凌寒遍开的梅花,将之与千亿立于梅前的诗人形象相互映衬,表达了对梅之清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2分,答对一点即得满分)张诗则借怕污损梅花的心理,表达对梅花的爱惜之情;以拟人手法,凸显其不随俗浮沉、坚贞美好的品性;以竹梢、野桥、冷月等意象,烘托出其清高坚贞。(2分,答对一点即得满分)
相关阅读
1 陆游《醉中感怀》翻译及赏析
醉中感怀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 【译文】 年轻时蒙君 【查看全文】
2 陆游的爱情故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 【查看全文】
3 钗头凤 陆游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①酒,满城春色宫墙②柳。东风③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④。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⑤鲛绡⑥透。桃花落,闲池阁⑦。山盟⑧虽 【查看全文】
4 示儿陆游阅读答案引导语:《示儿》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下文是这首诗的阅读练习题,欢迎大家阅读学 【查看全文】
5 写陆游的文章引导语: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文以深刻的内容,多变的诗风,圆润的笔调以及一腔爱国热忱,在中华大地上树立起了一面亘古不移的旗帜。下文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他的文章,欢 【查看全文】
6 陆游的古诗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