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组词《采桑子十首》的第四首。此词写暮春依栏观湖游兴之感,描写了颍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风姿,词人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闲适之情。下面是小编搜集的《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全诗,希望能帮到你!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注释
⑴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⑵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⑶濛濛: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⑷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⑸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去:离开,离去。
⑹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简析
落英缤纷、柳絮纷飞的暮春景色,常会引起人们的惋惜之情。而欧阳修面对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色,却别有会心发出了赞美之声。昔日湖上游人不断、笙歌相随盛况已不复见,词人由此顿悟春天已经消逝。"始觉春空"四字既表达了若有所失的空虚感,又有一种繁华喧闹过后的清醒感。
赏析
开篇“群”字定下了一片热闹的场景,“群芳”是对西湖繁花胜景的草描,用群字又见作者其意不在胜景。“狼籍残红,飞絮蒙蒙。”个人觉得此两句作者并无伤感之意,原因有二:1.开篇“群芳过后”已描述一个业已萧条的基调,但作者一个“西湖好”表达作者对“群芳”的不在意。故作者此时心态应该是缓和的情绪状态。2自然方面来说,群芳过后 “垂柳阑干尽日风 ”的西湖不会让人有伤感之触。“垂柳阑干尽日风”此句上承作者平和之心。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此句作者点出自己的情绪。春空之意。此“空”字含有孤寂和寂寞之意。结合“笙歌”、“游人”可见作者是指向自己的状态。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此句明显是作者对自己的情绪的一种逃避。垂下,归来透露作者一种渴望回归,逃避现实的哀伤之情。
相关阅读
1 欧阳修丰乐亭记阅读理解及答案分析
阅读欧阳修的《丰乐亭记》,完成文后题目。(14分)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 【查看全文】
2 欧阳修的故事分享欧阳修与王安石、苏轼两人同为北宋名臣、文学家,且在散文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同处“唐宋八大家”之列。以下是欧阳修的故事分享,欢迎阅读。 欧阳修的故事分享1 欧阳修四岁那 【查看全文】
3 采桑子欧阳修这篇采桑子欧阳修阅读答案是由小编L.L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 【查看全文】
4 画地学书 欧阳修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以及宋代散文的奠基人,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欧阳修的 画地学书,欢迎大家阅读。 画地学书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 【查看全文】
5 欧阳修原弊阅读理解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原弊 [宋]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 【查看全文】
6 相州昼锦堂记赏析 欧阳修欧阳修的这篇文章结构精巧,连接自然,采取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讲述了官至将相,衣锦还乡的情况,表达诗人欧阳修对于韩琦的由衷赞美敬佩之情。 相州昼锦堂记 仕宦而至将相,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