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采桑子的诗意

发布时间:2018-02-20 18:32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欧阳修采桑子的诗意是什么?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欧阳修采桑子的诗意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的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

  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首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点,并将游人的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相关阅读
1 欧阳修的三则小故事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下面是欧阳修的三则小故事,欢迎参考阅读! 一、巧对过关 欧阳修四岁那年,父亲在江苏泰州判官任上去世, 【查看全文】

2 揭晓欧阳修与范仲淹是什么关系?

欧阳修与范仲淹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一直困恼着人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揭晓的欧阳修与范仲淹是什么关系,欢迎大家阅读。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查看全文】

3 欧阳修的资料

欧阳修的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欧阳修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欧阳修(1007~107 【查看全文】

4 采桑子欧阳修

这篇采桑子欧阳修阅读答案是由小编L.L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 【查看全文】

5 丰乐亭记创作背景 欧阳修

丰乐亭记创作背景是什么?告诉人们怎样的时代背景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丰乐亭记创作背景,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庆历新政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 【查看全文】

6 欧阳修三上文言文翻译

导语:欧阳修“三上”的出处:《归田录》第二卷。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最后一个国王钱俶的第二个儿子钱惟演,他出生在帝王家,荣华富贵自然不在话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