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亭为欧阳修任知州时所建。他写了一篇《丰乐亭记》,记叙了亭附近的自然风光和建亭的经过,由苏轼书后刻石。全诗如下:
丰乐亭游春·其三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释】
1.红树:开红花的树,或落日反照的树,非指秋天的红叶。
2.长郊:广阔的郊野。无涯:无边际。
3.老:逝去。一作“尽”。春将老:春天将要过去。
【译文】
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
游春的人们,兴趣正浓,哪管春天将去。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落花遍地。
【赏析】
本诗选自《欧阳修全集》。诗人于庆历六年(1046)在滁州郊外山林间造了丰乐亭,第二年三月写了丰乐亭游春三首绝句,这里选一首。诗中描写诗人尽情春游,如醉如痴,简直不肯放过春天的样子。可以说,这是《画眉鸟》诗中“自在啼”的一个非常形象化的注脚。
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眷恋春景,热爱生活的情感。
情景交融,清新明丽。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因此,要体味一首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景物着手。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来表现这种意境。
这首诗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情,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以及他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写的是同样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总之,这首诗前两句写春景,“红树”、“青山”、“绿草”、“落花“构成暮春既缠绵又酣畅的意境。鲜艳斑斓,对姿多彩,抒情明朗活泼而又含意深厚。后两句抒情,写游人春意未消,尽管春花纷落,但欣赏落花也别有一番情趣。诗的四句全部写景,景中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留恋。
【创作背景】
欧阳修于庆历六年(1046)在滁州郊外山林间造了丰乐亭,第二年三月写了这诗。丰乐亭建于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丰山东北麓的幽谷中,是丰山风景最佳之处,距滁州城约1公里。这里面对峰峦峡谷,傍倚涧水潺流,古木参天,山花遍地,风景十分佳丽。关于丰乐亭的兴建,欧阳修在《与韩忠献王书》中告诉友人:“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换,构小亭于泉侧。”泉名“丰乐泉”,亭名“丰乐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欧阳修还写下《丰乐亭游春三首》记载与民同乐之盛况。
相关阅读
1 感言欧阳修的诗歌大全
欧阳修诗歌篇一:欧阳修诗词赏析答案 欧阳修诗词赏析答案 1、《玉楼春》 答案:①.诗人在词中着力渲染了妻子对夫君思念的愁苦之情。②.作者由分别——远别——无音信——夜闻 【查看全文】
2 戏答元珍原文以及翻译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写下了这首诗。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全 【查看全文】
3 笃学欧阳修文言文翻译笃学是专心好学。语出《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如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笃学欧阳修文言文翻译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笃学欧阳修文言文翻译 原文 钱思公虽生长 【查看全文】
4 欧阳修苦读全文欧阳修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是个文学奇才。 欧阳修苦读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 【查看全文】
5 《醉翁亭记》《欧阳修论东坡诗文》文言文阅读答案【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查看全文】
6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2分)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