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元珍 欧阳修

发布时间:2016-11-01 00:00

  《戏答元珍》是大文学欧阳修的作品。欧阳修是当时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深受当代人们的喜爱。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译文

  我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荒远的天涯,

  不然已是二月这山城怎么还看不见春花?

  残余的积雪压在枝头好象有碧桔在摇晃,

  春雷震破冰冻那竹笋也被惊醒想发嫩芽。

  夜晚听到归雁啼叫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

  带着病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春色有感而发。

  我曾在洛阳做官观赏过那里的奇花异草,

  山城野花开得虽迟也不必为此嗟叹惊讶。

  注释

  (1)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军事判官。

  (2)天涯:极边远的地方。诗人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距京城已远,故云。

  (3)山城:亦指夷陵。

  (4)“残雪”二句:诗人在《夷陵县四喜堂记》中说,夷陵“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残雪:初春雪还未完全融化。 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

  赏析

  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但琢磨很细,意脉完足,有一种亲切流畅的风格。首二句是欧阳修很得意的。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他曾对人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后人也说它“起得超妙”。这两句一果一因,语气连贯;次序上先以“疑”领起,引出对于“疑”的解释,因此显得有波折而不平板;另外,它还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所以,虽说是有如口语的句子,其实写得很讲究。全诗的关系,也是一联紧接一联,意脉含蓄而绵细。唐人律诗多用平列的意象、断续或跳跃的衔接,欧阳修则力图将八句诗构成流动而连贯的节奏,这无疑是唐诗之后的一条新路。

  这首《戏答元珍》是欧阳修的律诗名作,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此年欧阳修因事左迁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交好。丁曾有诗赠欧阳修,欧阳修乃于此年作诗以答。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后两联抒情。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正是在这一点上,欧阳修的这首诗体现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


相关阅读
1 欧阳修与苏轼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苏轼担任官职是在欧阳修的帮助下的,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欧阳修与苏轼的故事,欢迎查看。 欧阳修与苏轼的故事一 据《西清诗话》记载,有一天王安石心血来潮,写了一 【查看全文】

2 欧阳修《渔家傲》阅读答案+翻译

欧阳修的《渔家傲》以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描写一群采莲姑娘荡舟采莲的景象,表现了姑娘们青春活泼、动作麻利的情态,惹人喜爱。 渔家傲 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 【查看全文】

3 《欧阳修全集》阅读题

王公神道碑铭 欧阳修 公讳旦,字子明,大名莘人也。公少好学,有文。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赵昌言参知政事,公以婿避嫌,求解职。太宗嘉之,改礼部 【查看全文】

4 相州昼锦堂记赏析 欧阳修

欧阳修的这篇文章结构精巧,连接自然,采取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讲述了官至将相,衣锦还乡的情况,表达诗人欧阳修对于韩琦的由衷赞美敬佩之情。 相州昼锦堂记 仕宦而至将相,富 【查看全文】

5 欧阳修诗词名句佳句

1、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2、人生自是 【查看全文】

6 《醉翁亭记》的理解性默写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分享了欧阳修《醉翁亭记》的理解性默写试题,快来看看吧! 《醉翁亭记》理解性默写答案 1.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