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勤学

发布时间:2017-06-03 00:00

  《欧阳修勤》这篇文言警示着我们,学成功的道路是艰难的,有志向和毅力的人才能勇敢地去走完这条坎坷的路。

  《欧阳修勤学》原文

  先公四岁而孤,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而家贫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修勤学》译文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欧阳修的母亲就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抄写还没完成,就可以背诵这本书了。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已经有成年人那么高的水平了。

  《欧阳修勤学》字词解释

  1.选自《欧阳修全集·附录》,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书】文中有两个意思 一个是写 另一个是书

  【先公】指欧阳修

  【孤】失去父亲

  【荻】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以】为了,来

  【诵】背诵

  【使】让

  【为】做

  【及】等到

  【稍】稍微

  【闾里】乡里、邻里

  【士人】读书人

  【或】有的时候

  【因】趁机

  【长】大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幼时而孤,有贤母荻杆画地育教。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交游,以唱和。后入朝任馆阁校勘,范仲淹因事遭贬,他指责谏官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转乾德县令,又复任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知谏院,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因事降知滁州,又知扬州、颍州、开封府,后以翰林学士知贡举,拜枢密副使、参知事先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以太子少师退归,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主张文以明道,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主张文以致用,反对“舍近取远”(《与张秀才第二书》),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提介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艳华靡的文风。其散文《朋党论》、《与高司谏书》、《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政论、史论,或针砭时弊,或以古鉴今,其《醉翁亭记》、《秋声赋》等抒情散文,或寄情山水,或以景抒怀,平易流畅、委婉曲折。苏洵《上欧阳内翰书》评其文为“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其诗主要有《食糟民》、《南獠》、《生杳子·无夕》、《画眉鸟》、《戏答元珍》等,意境别颖,清丽秀美,耐人寻味。叶梦得《石林诗话》有评:“欧阳文忠公诗,始矫昆体,专以气格为主,故言多平易疏畅。”其词多写男女感情,如《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临江仙》(柳外轻雷)等,情思深远,婉转清丽,与晏殊词风相近。部分词作表现了个人志趣抱负,如《采桑子》、《朝中措》(平山栏槛)等。而其《六一诗话》则开历代诗话之先河,影响深远。


相关阅读
1 欧阳修的词《醉翁亭记》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一篇令人不禁喜爱的名作,反映的精神面貌十分乐观。是诗人的真实写照。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 【查看全文】

2 采桑子欧阳修词作鉴赏

《采桑子》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抒写的是词人追述往年知颍州的经历及归颍而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充满了怅惘与悲凉之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采桑子欧阳修词作 【查看全文】

3 《送杨真序 欧阳修》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

送杨真序 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①,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 【查看全文】

4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翻译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是欧阳修的作品之一,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原文: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作者:欧阳修 【查看全文】

5 《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在所有的婉约派词人中,欧阳修的这首抒写离别感情的小令,这是一首既情深意远又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踏莎行候馆梅残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 【查看全文】

6 欧阳修阅读训练及翻译

欧阳修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