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 岑参ppt

发布时间:2016-09-02 00:00

  此诗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又一名作。全诗如下: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原文: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拼音解读:

  【féng rù jīng shǐ 】 gù yuán dōng wàng lù màn màn , shuāng xiù lóng zhōng lèi bú gàn 。 mǎ shàng xiàng féng wú zhǐ bǐ , píng jun1 chuán yǔ bào píng ān 。

  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注释

  ⑴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⑵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⑶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⑷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相关阅读
1 岑参和李白行旅诗的对比

在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条件之下,行旅之风盛行。李白和岑参两个不同派别的诗人在行旅诗中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观赏对象和抒发情怀上。 大唐盛世,社会的繁荣稳定,政府的开放支持, 【查看全文】

2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岑参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语言平易自然,情感深切真挚。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唐代 岑参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 【查看全文】

3 岑参石犀

引导语: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下面我们来学习岑参的一首诗《石犀》。 石犀 唐代 岑参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 向无尔石犀,安 【查看全文】

4 逢入京使 岑参翻译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 【查看全文】

5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抒写了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诗文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不可多得的边塞 【查看全文】

6 岑参的诗的特色

岑参一生诗作颇多,风格不尽一律,堪称悲壮的,主要应指边塞诗。南宋人对岑参边塞诗有一种特别的爱好,如陆游,在读过岑参的天山篇时,就曾感慨流涕。 岑参的诗歌特色 岑参诗歌的题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