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岑参,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诗人岑参。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卒於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诗文特色
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好。
高适岑参放诗选
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笔下,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生动夸张、慷慨激昂、奇峻壮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
相关阅读
1 岑参《山房春事 其二》
引导语:岑参《山房春事 其二》表达了诗人的伤感、物是人非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全诗如下: 《山房春事 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 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 春 【查看全文】
2 岑参诗歌的“诗画意境”引导语:我国古代很多诗词作品都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比如,岑参的作品就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幕幕边塞风光。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岑参诗歌创作中的诗画意境。 岑参诗歌的诗 【查看全文】
3 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赏析岑参的《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从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笔,说不远万里来到塞外。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⑴ 一身从远使⑵,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⑶,胡沙费马蹄⑷。 寻河愁地尽⑸, 【查看全文】
4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岑参的《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构思精巧,别具一格。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⑴ 火山五月行人少⑵,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⑶,角声一动胡 【查看全文】
5 《暮秋山行》岑参岑参的《暮秋山行》语言清新自然,描绘生动传神,构思新奇巧妙,意境幽远凄清。 暮秋山行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⑴。 苍旻霁凉雨⑵,石路无飞尘。 【查看全文】
6 关于岑参的小故事引导语: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这位大诗人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岑参教子的故事: 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