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

发布时间:2016-10-28 00:00

  引导语: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中表现了作者把国事放在首位的动人心情,今天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高考阅读训练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鲁木齐。

  阅读训练

  8.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案】

  8.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的“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答出描写是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9.第一问(3分):表现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3分):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解析】诗歌前两联借“闻说”他人之语,想象北庭“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的朔北风光,越是极写北庭环境之寒冷艰苦,越能凸显自己戍边卫国、勤王立业的豪情壮志,颈联以“白草”“青山”两种典型景致写途中所见,尾联则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起到了升华主题、提升格调的作用。两道考题前者要求考生对比常见的景物描写角度,发现该诗间接描写的特点,从而认识到想象力在古代诗歌艺术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后

  者虽然问的是最后一句的情感,其实就是结合最后一句谈谈全诗的情感。那么结合题目、作者生平、主要风格,还有最后一句,可以看出岑参把保家卫国、完成王命和同家人团聚孰轻孰重分的非常清楚,虽然思乡思人,但依旧以国家大事为重,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翻译】:听说轮台这个地方,连年都可以看到大雪纷飞的景象。春风吹不到这个地方,朝廷派来的使节也应该很少啊。沿着满是白草的路通向疏勒,翻过青翠的山经过武威。尽力王事怎么敢在路途中耽误,只能 梦里面回到家乡看看。

  【赏析】:

  本诗表现了他把国事放在首位的动人心情。

  岑参是一个成功的诗人,但是从前作诗并不是一种职业。以后,作诗也不应该是一种职业。因此,他觉得自己“入错行”还是可以理解的。

  岑参一生中干得最没劲的时候是他在朝廷里当谏官的时候。虽然那时候他在写诗时也展现出了比较高超的技能,但比起他当年从军时作的诗,还是逊色很多。那时他随军远征西北,面对大漠、戈壁、天山、飞雪,写下了一生中最灿烂的诗行。

  这首诗说不上有多“灿烂”,但是可以看做是岑参的“创作大纲”。读着诗中“轮台”、“雪飞”、“春风”、“白草”等关键词,可以想起他的《轮台歌》、《白雪歌》、《走马川行》等几大杰作。

  诗的最后两句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相关阅读
1 岑参的春梦

用对于梦境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在诗歌里是常见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岑参的春梦,欢迎大家阅读。 春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 【查看全文】

2 岑参走马川行奉

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著。这首诗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岑参走马川行奉! 走马川行奉 【查看全文】

3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岑参

岑参的《因假归白阁西草堂》把迷惘而又感伤的情怀,表现得更为婉曲而又深沉。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 【查看全文】

4 岑参《碛中作》鉴赏

岑参的《碛中作》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版本一 碛中作⑴ 走马西来欲到天⑵,辞家见月两回圆⑶。 今夜不知何处宿, 【查看全文】

5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此诗是诗人投赠友人杜甫的,因而描写谏议官左拾遗的官场生活。然后自伤迟暮,无法尽力,规劝别人继续进取。笔法隐晦,曲折地抒发内心之忧愤。词藻艳丽,雍容华贵。全诗如下: 【查看全文】

6 岑参的边塞诗与盛唐气象分析

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在其一生的创作中有为数众多的写景诗,其中有日色隐空谷,蝉声喧暮村的静谧之美;也有描写边塞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的雄壮之美。 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