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的春梦

发布时间:2016-09-02 00:00

  用对于梦境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在诗歌里是常见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岑参的春梦,欢迎大家阅读。

  春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译文

  昨夜春风吹进了深邃的寝室,让人惊觉已经是春天了,于是想起远在湘江之滨的伊人。

  不知不觉地沉沉入梦,在梦中只用了片刻工夫,就已经走完数千里的路程到达江南了。

  注释

  ⑴洞房:深邃之房。而不似习见的“洞房花烛夜”中与新婚有关。司马相如《上林赋》:“岩宎洞房”。集解郭璞曰:“岩穴底为室潜通台上者。”洞房,一作“洞庭”。

  ⑵故人尚隔湘江水:此句“故人尚隔”一作“遥忆美人”。《文苑英华》及《全唐诗》均作“故人尚隔”,据此则当指朋友,高文、王刘纯先生《高适岑参选集》注曰:“故人,老朋友。 ”但《河岳英灵集》等多种古本作“遥忆美人”。

  ⑶江南:即作者所思念之人所在的湘江之滨。

  赏析

  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思骨肉,念朋友,怀家乡,忆旧游,往往形于梦寐。这么一件人人都会在日常生活遇到的小事,经过诗人们的艺术处理,就会成为动人的形象,能够更深刻和真挚地表达出内心所蕴藏的感情,使读者感到亲切和喜爱。岑参这首诗,就是写梦而很成功的作品。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梦前之思。在深邃的洞房中,昨夜吹进了春风,可见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春回大地,风入洞房,该是春色已满人间了吧,可是深居内室的人,感到有些意外,仿佛春天是一下子出现了似的。季节的更换容易引起感情的波动,尤其当寒冷萧索的冬天转到晴和美丽的春天的时候。面对这美好的季节,怎么能不怀念在远方的美人呢?在古代汉语中,美人这个词,含义比现代汉语宽泛。它既指男人,又指女人,既指容色美丽的人,又指品德美好的人。在本诗中,大概是指离别的爱侣,但是男是女,就无从坐实了。因为诗人既可以写自己之梦,那么,这位美人就是女性。也可以代某一女子写梦。那么,这位美人就是男性了。这是无须深究的。总之,是在春风吹拂之中,想到在湘江之滨的美人,相距既远,相会自难,所以更加思念了。

  后两句写思后之梦。由于白天的怀想,所以夜眠洞房,因忆成梦。在枕上虽只片刻功夫,而在梦中却已走完去到江南(即美人所在的湘江之滨)的数千里路程了。用“片时”,正是为了和“数千里”互相对衬。这两句既写出了梦中的迷离惝恍,也暗示出平日的密意深情。换句话说,是用时间的速度和空间的广度,来显示感情的强度和深度。(宋晏幾道《蝶恋花》云:“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即从此诗化出。)在醒时多年无法做到的事,在梦中片时就实现了,虽嫌迷离,终觉美好。谁没有这种生活经验呢?诗人在这里给予了动人的再现。


相关阅读
1 岑参的“梨花喻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其奇情壮景、格调高雅而流传于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它既是一首别致的送别诗,又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可每每读完之后,总 【查看全文】

2 岑参诗歌中的“三张图”

引导语:意境是一首诗的精华,是诗人借以抒情达意的一种载体。那么,诗人岑参的诗歌中,有什么意境呢? 岑参诗歌中的意境图 第一,诗人用遒劲有力的语言,谱以激越豪壮的韵调描绘出 【查看全文】

3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阅读答案

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格调豪迈乐观,尤其把夜宴写得兴会淋漓,充满了盛唐的时代气象。 州馆中与诸判官①夜集 【唐】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②。 凉州七 【查看全文】

4 岑参的边塞诗歌

引导语: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边塞诗人岑 【查看全文】

5 岑参《登嘉州凌云寺作》鉴赏

岑参的《登嘉州凌云寺作》记叙的是登凌云寺的所见所感,点出来到嘉州后的深深的愁绪。 登嘉州凌云寺作⑴ 寺出飞鸟外⑵,青峰戴朱楼⑶。 搏壁跻半空⑷,喜得登上头。 殆知宇宙阔 【查看全文】

6 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译文

岑参的《戏问花门酒家翁》语言具有口语化的特点,用浅近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格调诙谐轻松,是别具一格的小诗。 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⑴酒, 千壶百瓮花门口⑵。 道旁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