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胡歌》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唐天宝十三载(754年),诗人赴北庭都护府任职于封常清军幕,这首诗作于同年。全诗如下:
胡歌
唐代 岑参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译文:
黑姓蕃王身穿貂鼠皮袭,酒醉起舞得来彩缎锦绸。
关西老将惯于辛苦征战,年已老大仍然转战不休!
注释:
⑴黑姓蕃王:指统辖一方的少数民族王侯或高级将领。黑姓,是西突厥的一个部族,唐开元、天宝时代,西突厥分为黄姓、黑姓两部。这里未必是确指,当泛指某少数民族将领。貂鼠裘:即韶皮袍子。
⑵葡萄宫锦:绣有葡萄图案的丝织品。宫锦,王宫中所用的名贵丝织品。醉缠头:唐人宴会时,常酒酣起舞,赠舞者以缠头。缠头,古时歌舞的人把锦帛缠在头上作妆饰,称为“缠头”。
⑶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地区。汉代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
⑷行兵:统兵作战。
创作背景:
唐天宝十三载(754年),诗人赴北庭都护府任职于封常清军幕,这首诗作于同年。天宝年间,府兵制已完全破坏,边镇军队大量扩充。募兵制实行后,大量内附的少数民族人物进入军队,边镇上多有蕃将,而一些将领生活骄奢淫逸,岑参有感作此诗。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边镇少数民族将领的逸乐。从三个方面写黑姓蕃王的生活:一是穿着:貂鼠裘以示名贵;二是宴饮:写纵荡不羁;三是玩物:葡萄宫锦以示器物的奢侈。写边镇蕃王,不去写他的军事生活,而是选择一些细节写他的享乐生活,可以看出他们的地位,他们的骄纵。
诗的后两句写关西老将长期征战之苦。“能”,主要不是说具有能力,而是说其不得已。一个“苦”字,是关西老将全部征战生活的写照。“七十”,写出了老将年迈而非确指。“仍”概括了老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征战生活,“苦”字自在其中。写“关西老将”专写其征战生活,与“黑姓蕃王”适成鲜明对照。“黑姓蕃王”逸乐如彼,“关西老将”苦战如此,诗人因而感慨。诗中仅把两种鲜明对照的现象作客观罗列,而写的实际是诗人所感。
岑参这篇作品以自己边地所见把“黑姓蕃王”与“关西老将”作鲜明对照,表现了汉、蕃两族将领的苦乐不均,这样,这首诗就上升到了政治层面,使诗歌境界得到了提升。
相关阅读
1 岑参的“参”的发音
引导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很多人都听过,也知道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但是,对于岑参的名字,很多人却会读错,岑参是读cn cān?还是cn shēn呢?下面就让 【查看全文】
2 匹马岑参 大漠梨花岑参边塞诗创作便是诗人岑参与这片奇异西域沃土从撞击到深度契合开出的灿烂的花朵。这也让岑参边塞诗在边塞诗繁荣的唐朝脱颖而出,散发着脱俗而独特的芬芳。 岑参边塞诗与西域 【查看全文】
3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作品,诗以雪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所写的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为送别作了很好地衬托和铺垫,抒发出了作者因朋友 【查看全文】
4 浪漫边塞诗人——岑参引导语:岑参,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诗人岑参。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 岑参 【查看全文】
5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岑参岑参的《因假归白阁西草堂》把迷惘而又感伤的情怀,表现得更为婉曲而又深沉。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 【查看全文】
6 关于岑参怎么读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那么除了岑参的诗歌,大家对于他的其他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