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的《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是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歌,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⑴
天山雪云常不开⑵,千峰万岭雪崔嵬⑶。
北风夜卷赤亭口⑷,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⑸,复逐胡风过铁关⑹。
交河城边鸟飞绝⑺,轮台路上马蹄滑⑻。
晻霭寒氛万里凝⑼,阑干阴崖千丈冰⑽。
将军狐裘卧不暖⑾,都护宝刀冻欲断⑿。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⒀。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注释】
⑴萧治:作者友人,生平未详。
⑵开:消散。
⑶崔嵬(cuī wéi):山势高耸的样子。
⑷赤亭口:即赤亭守捉。《新唐书·地理志》:伊州“西经······三百九十里有罗护守捉,又西经达匪草堆,百九十里至赤亭守捉,与伊、西路合”。约在今新疆吐鲁番附近。
⑸汉月:汉时明月,说明月的永恒。银山: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
⑹铁关:即铁门关,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在焉耆以西五十里,为一长长的石峡,两崖壁立,其口有门,色如铁,形势险要。
⑺交河:又名西州,天宝元年改西州为交河郡,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治所在高昌,今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城。
⑻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
⑼晻霭(ǎn ǎi):昏暗的样子。寒氛:寒冷的云气。
⑽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阴崖:背阴的山崖。
⑾狐裘(qiú):用狐皮制的外衣。
⑿都护:官名,汉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唐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权任与汉同,且为实职。
⒀走马:跑马。
【白话译文】
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间大雪更厚。
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
寒云昏暗凝结万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
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
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
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创作背景】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东归,这首诗即作于这时期,约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时。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歌。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开始四句,概括地写天山雪景之壮观,从高空的雪云,到半空的雪岭。雪云凝集,终日不开,天山之雪天上来,绵延无尽。“千峰万岭雪崔嵬”,形象地表现出天山雪景的壮阔,耸立云霄,连绵宽广。这里,明写雪山,实咏白雪,因此说“雪崔嵬”,而不说山崔嵬,不是山使雪厚,而是雪使山高。这两句写出了天山雪的静态庄严。接下去,写天山雪的动态威势:“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天山雪已崔嵬高耸,却还在不断增高加厚。北风入雪,造成天山雪景风雪交加的气势,气氛更为强烈,为第二部分具体叙述天山雪的特色作了充分的铺垫。
写天山雪的特色,仅用了八句,写出了雪的光华,写出了雪带来的严寒。白雪光华亮如明月,一句“能兼汉月照银山”,足以炫人眼目,更何况是汉家之月。“复逐胡风过铁关”,天山雪,不但光华照人,更兼呼呼有声,真是有声有色。奇寒是天山雪突出的特色,接下去六句,用夸张手法,由外及内,从各个角度叙写天山雪的奇寒。两河相交之处,水草肥美,本是鸟儿乐栖喜游之所,此时却因畏惧奇寒而绝迹;安西都护府所在地轮台,驰道宽平,马儿在上面可以疾步如飞的,此时却因积雪成冰,马蹄踏上打滑而寸步难行;云雾和空气,往日是飘浮流动的,如今也已冷冻凝结;而那崇山峻岭的背阴处,挂上了千丈冰凌。将军身上的狐皮大袄,皮厚毛丰,该是很暖和的了,可将军蜷缩着身子躺着,冷得难耐;都护的佩刀多么坚硬,也几乎被奇寒冷冻而折断。这六句诗,写雪而不见雪,只抓住在雪的世界中的几件实物:飞鸟、马蹄、晻霭、阴崖、狐裘和宝刀;加以烘托映衬,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第三部分四句诗,写珍惜友情,依依难舍。细细体味,仍是处处有雪。送别时间,是大雪纷扬之时;赠送的礼物,是傲雪松枝。这一句“惟有青青松树枝”,意味甚浓,可以想见诗人此时此地的心境: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宁,戍边将士离开温暖的家,来到冰天雪地之中,时而坚守阵地,时而驰骋疆场,其凛凛英姿岂恰似傲雪迎风的碧绿松枝。边塞奇寒是难以忍耐的,戍边将士,却乐在其中。全诗有寒气彻骨却热血沸腾,无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国安民之情。
拓展阅读:《火山云歌送别》岑参
火山云歌送别⑴
火山突兀赤亭口⑵,火山五月火云厚⑶。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⑷,薄暮浑随塞雨回⑸。
缭绕斜吞铁关树⑹,氛氲半掩交河戍⑺。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注释】
⑴火山:指火焰山,在今新疆,横亘于吐鲁番盆地的北部,西起吐鲁番,东至鄯善县境内,全长160公里,火焰山主要为红砂岩构成,在夏季炎热的阳光照耀下,红色砂岩熠发光,犹如阵阵烈焰升腾,故名火焰山。
⑵突兀:高耸的样子。赤亭: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在今鄯善县七克台镇境内,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
引导语:岑参的《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这首诗是写登佛塔回望景物,望而生发,忽悟佛理,决意辞官学佛,以求济世,暗寓对国是无可奈何的情怀。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查看全文】
2 岑参:火山云歌送别引导语:《火山云歌送别》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全诗言辞雄壮,气势磅礴,充满浪漫色彩。全诗如下: 火山云歌送别 火山突兀赤亭口⑵,火山五月火云厚⑶。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 【查看全文】
3 岑参写雪的诗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他的所作的两首与雪有关的古诗 【查看全文】
4 岑参经典作品岑参几度出塞,熟悉边塞的风光和戎马生活,有不少边塞诗作,被认为是历代边塞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岑参经典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五绝一首】 行军九日思 【查看全文】
5 岑参人物介绍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人物生平】 岑参(cn shēn)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 【查看全文】
6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岑参引导语:《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歌,全诗如下: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⑴ 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⑵,千峰万岭雪崔嵬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