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语言通俗,声调悠扬,韵律活泼,节奏有致,字里行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 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lú):酒家。
21、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2 分)
22 、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2 分)
答案:21、(2分)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答出“烘托”得1分,答出“豪迈气概”得1分)
22、(2分)示例⑴同意。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
示例⑵不同意。送别诗中并不缺少这类乐观豪迈的作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证明,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能准确把握诗的情感基调得1分,能联系诗句恰当分析得1分)
拓展阅读: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赏析
这首送别诗,既不写饯行的歌舞盛宴,也不写分手时的难舍离情。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饮,然而字里行间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
李副使将离武威,远赴碛西,因而诗的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火山五月人行少”,诗人早有吟咏,况六月酷暑。作者不从饯行话别落笔,而以火山、赤亭起句,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也暗含其中了。三、四两句在写法上作一转折,明写李氏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岂能愁见轮台月”,是盛唐时代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之音中一个昂扬的音节。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作者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化惆怅为豪放,在送别的诗题下开拓了新的意境。诗末两句直抒胸襟,更是气贯长虹:“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祗向”,语气恭敬而坚决。这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这两句显示出作者的英雄豪气,将诗情推向高潮。
这首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且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被称为送别诗的“另类佳作”。其口语化的诗歌语言,产生了亲切洒脱的效果;悠扬流美的声调,也传达出奔放明快的诗意;自由活泼的韵律和跌宕有致的节奏,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传达出火一般的激情,给远行者以极大的鼓舞力量。
相关阅读
1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作品,诗以雪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所写的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为送别作了很好地衬托和铺垫,抒发出了作者因朋友 【查看全文】
2 高考诗歌鉴赏:《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引导语: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中表现了作者把国事放在首位的动人心情,今天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高考阅读训练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 【查看全文】
3 岑参边塞诗的主要特点引导语:岑参确实是一位杰出的边塞诗人,历史上在他其后的许多著名诗词作家都对他有过很高的评价。他的边塞诗主要特点是什么? 唐代诗人岑参在新疆生活了六、七年,安西、北庭 【查看全文】
4 岑参的边塞诗与盛唐气象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在其一生的创作中有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一、雄奇瑰丽的边塞风光 岑参在西域从军六年的独特经历给他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奇闻异事,他以浓丽的色彩和新 【查看全文】
5 《送祁乐归河东》 岑参岑参的《送祁乐归河东》 表现了对怀才不遇的祁乐的深切同情,赞扬了他的愈挫愈奋的豪爽性格,也曲折地流露出作者对埋没人才的腐败政治的不满。 送祁乐归河东 祁乐后来秀,挺身 【查看全文】
6 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岑参的《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独具特色的边塞诗。诗人巧妙地将写景与送别相结合,运用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出热海的奇异风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