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其五)
杜甫
锦江春色逐人来,
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
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
军令分明数举怀。
西蜀地形天下险,
安危须仗出群才。
杜甫诗鉴赏:
《诸将》是杜甫大历元年(766)秋在夔州用政论体所作的著名七言组律。安史之乱虽平,边患尚未根除。组律指陈武将们的种种失误,旨在激励他们的爱国意识。“前三首皆道两京之事。”(黄生)一、二首写吐蕃侵犯长安,发掘陵墓及借助回纥平定吐蕃,而回纥、吐蕃又连兵入寇,告诫诸将不应安享尊荣,放弃职守。三首叙述洛阳连遭安史乱军焚毁,后史部降将拥兵割据,诸将又不知屯田务农,自储军食。后两首则“道南中”及西蜀之事。四首记叙南诏、吐蕃连结,南疆不靖,诸将但享爵禄,不图为国效忠。五首则有感于蜀中将帅平庸,起兵作乱之迭起,因而追思严武镇蜀才略。
“ 锦江春色逐人来”,诗人于大历元年五月离开成都草堂,虽然已入夏令,而“锦江春色”仿佛就在眼前。“逐人来”指紧紧跟随人后不肯离去。“锦江春色”因这三字而收到人格化的艺术效果。诗人用他对成都风物的美好回忆作为最佳赞辞,以此开端,也使人立即忆起了他写于成都的《登楼》中的名句:“锦江春色来天地。”
“巫峡清秋万壑哀,”杜甫客寓成都时,曾入严武幕府。严死不久,他出蜀东下,流寓夔州。此时距严武之死,才过一年。夔州地接巫峡,又值秋季,诗人回忆成都旧游,不禁百感交集,顿觉“万壑”生“ 哀”,很自然地就触动了对去世未久的严武的深切悼念。通过描写锦江巫峡两地不同时令特征,为后面展示诗人对严武的回忆制造了适宜的气氛。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二句追“忆”在严武幕时,曾陪严武于望乡台“共迎中使”的“往”事。情景依然,谁知严已成古人。严武死后,追赠尚书左仆射,因而称为“仆射”。“中使”,宦官,皇帝所派宫中特使。“望乡台”,在成都县北。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怀。”接前两句写了严武镇蜀业绩。上句写唐“主恩”宠之隆,严武剖符“持节”一任东川节度使,两任剑南节度使。
“三持节”是对严这一经历的最好概括。下句写严武的儒将风度。严武治军甚严,赏罚分明,但又好整以暇,多次与杜甫“举杯”饮酒,开怀赋诗,不愧兼擅文经武略。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西蜀北有剑门,东有夔巫,“地形”号“天下”“险”阻。严武坐镇其间,堪称李唐王朝最“须”倚“仗”的“出群”之“材”。末二句是对严武镇蜀整个历史过程的艺术概括,也是对他文武全才的充分肯定。
严武上元二年(761)再次镇蜀,后为高适取代,不久就有徐知道的叛乱及松、维、保三州的陷落。广德二年(764)三次镇蜀,曾大破吐蕃兵。后“以疾终”,郭英乂代之,不数月而有崔旰之乱,英乂被杀。
“安危”指转危为安。它是全诗的高潮和总结。诗人的激情在这里再次得到艺术体现。它深刻指出:如果西蜀付託非人,随时都可能出现严峻形势。
这是一首“议论时事”,可当“纪传”读的七律诗。
开头、结尾都以激情取胜。中间两联将严武治蜀业绩与自己有关活动,用追“忆”形式娓娓道出,与一般“吟风弄月,登眺遊览”的“任兴漫作”,迥然有别。
没有杜甫“忧时之真心”和“识学笔力”(《杜诗本义》),是绝对写不出来的。诚如黄生评说:“他人诗皆从纸上写出,惟公诗从胸中流出,口中道出”,且“神情面目,俨然可想,所以千秋犹有生气”。
相关阅读
1 杜甫《戏为六绝句》诗歌鉴赏
戏为六绝句 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 【查看全文】
2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译文及注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 【查看全文】
3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翻译及鉴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翻译及鉴赏,更多杂文阅读欢 【查看全文】
4 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色杜甫的七言律诗的创作在近体诗的发展上继往开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常被视为古典诗歌中的巅峰。 杜甫的七言律诗向来被推崇为七言律诗之中的典范,杜甫更是七言律诗这一题材真正 【查看全文】
5 望岳全诗赏析《望岳》由杜甫创作,这是一首写望东岳泰山的古诗。 望岳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通: 【查看全文】
6 杜甫《秋兴》其三全诗翻译赏析《秋兴》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裘马自轻肥。 注释: 山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