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别王十二判官
杜甫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
风起春灯乱,江呜夜雨悬。
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
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注]杜甫坐船停靠夔州岸边,准备告别朋友王十二判官,因雨不得。
(1)“晨钟云外湿”中的“湿”字极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4分)
(2)“含凄觉汝贤”中的“汝贤”,有人认为说的是王十二判官,有人认为说的是鸥鸟,你赞成哪种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湿 字运用通感的手法 沟通了人的触觉和 听觉,传神地写出了夜雨过后,晨钟声重浊的特点。暗示了诗人沉重怅惘的心绪。极富表现力。
(2)王十二判官:诗人因雨不能拜别朋友而心生怅然,想见而不能见,因而倍觉朋友之贤。
鸥鸟:诗人因雨不能拜别朋友而心生怅然,见鸥鸟轻快飞翔而羡慕其来去自由,觉鸥鸟 胜于自己。
相关阅读
1 杜甫《阁夜》赏析大全
杜甫《阁夜》赏析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题解 【查看全文】
2 《玉华宫》杜甫玉华宫 杜甫 溪回松风长, 苍鼠窜古瓦。 不知何王殿, 遗构绝壁下。 阴房鬼火青, 坏道哀湍泻。 万籁真笙竽, 秋色正潇洒。 美人为黄土, 况乃粉黛假。 当时侍金舆, 故物独石马。 【查看全文】
3 唐之韵杜甫 解说稿千秋诗圣 (上篇) 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唐代是中国农业文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因而也是中华农业文明 【查看全文】
4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原文赏析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 【查看全文】
5 杜甫《苦竹》诗解读杜甫弃官客居秦州,所写咏物诗《苦竹》寄寓了诗人为世疏弃的感伤,表现出欲苦守而避世的思想波动。情感哀婉深沉,表达方式于折回旋,沉郁中见顿挫之力。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 【查看全文】
6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译文及赏析房兵曹胡马诗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 ⑴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