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
杜甫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工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赏析:
《秦州杂诗·闻道寻源使》 是一首忧愁战乱、渴望安定的诗。
前四句写汉代的历史。寻源使:汉武帝派张骞等人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因此后人称张骞等人为“寻源使”。牵牛:晋朝人张华著《博物志》中记着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个人发现每年八月都有一只浮槎(现在叫筏子)按时飘到海边来。有一年当浮槎再飘来时,他登了上去。行到一个地方,看见对岸有华丽的殿堂,便问河边一个牵牛人这是何处,那人告诉他回去问蜀郡的严君平就可知道。第二年八月,浮槎送他回到海边,于是他去找严君平。经过严君平推算,这人见到牵牛人的那天,正好有一颗客星,到了天上牵牛星的跟前。意思是说这个人实际上是到了天上,见到的是牵牛星。古人认为海与天相通,这个故事就反映了这种认识。后来,人们又把这个传说同张骞寻找河源的事拉在了一起。这首诗中第二句说“从天此路回”。正是说张骞寻找河源寻到了天上,又从天上下来顺黄河回到内地。作者借用了传说,讴歌了张骞与他的同伴们仅仅靠一只筏子就由黄河上溯入天,从而奠定了东西各国之间几百年友好往来基础的伟大功绩,同时对东海通黄河、黄河通天海这样四通八达,毫无阻隔的境界表示深深的向往。第二句中的“此路回”,还透露出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秦州诗中屡用“寻河源”故事的原因。
后四句写唐朝的现实。当时幽燕一带已被安、史军队占据,郡国之间的通道也很难在短期内打通。关内兵力不足,从西部抽调去东征的“健儿”们又不堪往来奔波,在战斗中伤亡殆尽。击退叛军,使“郡国开”的希望更渺茫了。此时此地,诗人心里悲痛酸楚,当听到传来的羌笛声,感觉就像一片悲哀的泣诉了。从全诗的布局来看,前后两部分采用了对比手法。前四句追昔,缅怀汉代的强盛;后四句伤今,感叹国力的衰落。前四句盛赞张骞沟通东西方关系的功绩,笔调是夸张、昂扬的;后四句写唐朝倾全国之力与各国结和而不可得,语调是悲凉、凝重的。
相关阅读
1 杜甫《蜀相》注释翻译及赏析
【作品简介】 《蜀相》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 【查看全文】
2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诗歌鉴赏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 【查看全文】
3 杜甫《赠卫八处士》全诗翻译与赏析《赠卫八处士》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 【查看全文】
4 杜甫《放船·送客苍溪县》赏析【作品原文】 放 船 唐 杜甫 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 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 【注释】 苍溪县,地名,位于 四川盆地北 【查看全文】
5 《新婚别》杜甫新婚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 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 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查看全文】
6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译文及注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