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诗鉴赏:
《水槛遣心》二首,大约作于公元七六一年。此为第一首,表现了诗人离开尘嚣的闲适心情。轩,长廊;楹,柱子。赊,远。首联先写草堂的环境:这儿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此诗人能够极目远眺。中间四句紧接着写眺望到的景色。“澄江平少岸”,诗人凭槛远望,清澈碧澄的江水,浩浩荡荡,似乎和江岸齐平了。这是写远景;“幽树晚多花”则写近景,草堂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艳丽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清香。
五、六两句刻画细腻,描写极为生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鱼儿在绵绵细雨中摇曳着身躯,欢欣地浮到水面来了。燕子呢,轻柔的躯体,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天空..这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
叶梦得《石林诗话》云:“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惟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正因为雨细,鱼儿才欢腾地游到上面。正因为风微,燕子才轻盈地掠过天空;足见诗人遣词用意精微。“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
尾联呼应起首两句。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衬出这儿非常闲适幽静。全诗八句都是对仗,而且描写中,远近交错,精细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它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黄宾虹先生曾经说过:“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黄宾虹画语录》)
高明的绘画如此,感人的诗歌更是如此。杜甫定居草堂后,经过他的一番经营,草堂园亩扩展了,树木栽多了。水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此诗描绘的是草堂环境,然而字里行间含蕴的,却是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相关阅读
1 杜甫的唐诗名句及出处集锦鉴赏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2、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 【查看全文】
2 《别房太尉墓》杜甫古诗翻译及赏析《 别房太尉墓 》 作者: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解】 房太尉:房琯。 复行役:指一再 【查看全文】
3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解 【查看全文】
4 杜甫《登兖州城楼》译文和赏析《登兖州城楼》是唐代诗人杜甫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二句点出登楼。颔联两句写登楼纵目所见远景。颈联两句写登楼纵目时所见古迹。尾联二句总结,古意承上两句来,临眺 【查看全文】
5 杜甫《南征》阅读答案附赏析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 【查看全文】
6 杜甫《旅夜书怀》《旅夜书怀》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赏析: 这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