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这番痛苦的经历凝集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这是一首古体叙事诗,用了白描手法,诗人对故事作了客观描述,看似没有主观感情参与,但在事件的发生过程中,读者会感到处处有诗人在,叙事带有明显的抒情色彩。两个“一何”是诗人感受到的差役的凶暴、老妪的悲苦;“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是诗人听说了一家人已为国家作出了多大的牺牲,“出入无完裙”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是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如闻泣幽咽”“独与老翁别”诗人亲身感受到这一家的悲惨遭遇。
本诗通过一家人在安史之乱时期的悲惨遭遇,真实的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二、范读课文
1、正音:逾墙走( ) 邺城戍( ) 老妪( ) 泣幽咽( )
2、学生读课文。
三、参看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重点诗语的解释
四、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给课文分段
五、分析
1、这首诗中刻画了哪两个主要人物?
2、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3、说说本文的写作方法。
⑴ 围绕主题组织材料。全诗紧扣吏促人、妇诉苦,与这两者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事情一概不写。
⑵ 明写和暗写相结合。
⑶ 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六、作业
改写成记叙文。
改写要求:
1、人称:第一、第三都可。
2、变换表达方式:将直接叙述改为人物对话。
3、人物不变。
4、顺序不变。
5、主题不变。
6、联系背景,构建生活场景。
相关阅读
1 别房太尉墓 杜甫
别房太尉墓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乾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tāxiānɡfxnɡy,zhmǎbiɡūfn. 他乡 复行 役,驻 马别 孤坟 . jnl 【查看全文】
2 误读千年的史实:杜甫并非贫穷 "草堂"似豪宅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查看全文】
3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其一)》诗歌鉴赏夔州歌十绝句(其一) 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长江滔滔东流至四川奉节,即古代的夔州,就进入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之第一峡─ 【查看全文】
4 杜甫《为农》阅读答案附赏析为农① 杜甫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句漏令②,不得问丹砂。 【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四川卜居成都草堂时 【查看全文】
5 杜甫《八阵图》译文及注释《八阵图》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 【查看全文】
6 秋尽杜甫原文及赏析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秋尽杜甫原文赏析,仅供参考! 秋尽杜甫原文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