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杜甫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
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
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
欲向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
青眼高歌望吾子。
眼中之人吾老矣!
杜甫诗鉴赏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称短歌是指歌声短促,王郎,名不详,司直是纠劾的官。代宗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一家从夔州出三峡,到达江陵。这诗是这年春末在江陵所作。
上半首表达劝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因此杜甫劝他不要悲哀。当时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却投奔地方长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愿意替王郎推荐,即所说“我能拔尔”,把你这个俊伟不凡的奇才从压抑中推举出来。
下面二句承上,以奇特的比喻赞誉王郎。豫、章,两种乔木名,都是优良的木材。诗中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夸张树高。又说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沧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渲染鱼大。两句盛赞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因此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将剑放下来,休息一下。
下半首抒写送别之情。诗人说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高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趿珠履”,穿上装饰着明珠的鞋。
《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仲宣楼,当是杜甫送别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东南。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他到荆州去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了仲宣楼。送别时已是春末,杜甫以钦佩的眼光望着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蜀能够施展才能。眼中之人,指王郎。最后一句由人及己,慨然长叹道:王郎啊王郎,你年富力强,大可一展宏图,我却已衰老无用了!
这首诗起势突兀,跌宕悲凉。从“拔剑斫地”写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诗人劝他“莫衰”,到“我能拔尔”,是一喜。“拔剑斫地”,情绪昂扬,是一扬;“我能拔尔,使情绪稍缓,是一落。“抑塞磊落”呼应悲歌,“我能拔尔”照应“莫哀”。接着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力夸张渲染,激起轩然大波,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脱剑佩”趋向和缓,是再落。指出“得诸侯”,应该是由哀转喜,但又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由喜转悲。既然“我能拔尔”,又是“青眼”相望,不是可喜吗?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了,于是所谓“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转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跌宕起伏,终不免回到“拔剑”悲歌。“莫哀”只成了劝慰的话,总不免归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两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强抑塞磊落的可悲,抒发了诗人对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愤,它的意义就更深刻了。这首诗在音节上很有特色。开头两个十一字句字数多而音节急促,五、十两句单句押韵,上半首五句一组平韵,下半首五句一组仄韵,节奏短促,在古诗中较少见,富于独创性。
相关阅读
1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石壕吏》是杜甫著名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之一。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 【查看全文】
2 杜甫《兵车行》《兵车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 【查看全文】
3 杜甫《彭衙行》古诗鉴赏《彭衙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至德二年(757年)忆昔避贼艰难之际得孙宰顾遇,感荷厚意而作。诗中展现诗人尽室逃难之景、颠沛之状及故人晋接之情,读之如罹其难。以下是小编分 【查看全文】
4 《画鹰》杜甫唐诗鉴赏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 苍鹰画作殊。 扌双身思狡兔, 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 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 毛血洒平芜。 杜甫诗鉴赏: 这是一首题画诗。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 【查看全文】
5 解读杜甫古今中外,文人当乞丐并不鲜见。 杜甫起初在长安的几年,由于得不到任用,后来加之父亲去世,失去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导致生活陷于困顿,他有个族孙杜济住在长安城南郊,为了叨 【查看全文】
6 《哀江头》杜甫《哀江头》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