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远》杜甫唐诗鉴赏

发布时间:2015-06-24 00:00

  送远

  杜甫

  带甲满天地,

  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

  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

  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

  因见古人情。

  杜甫诗鉴赏

  杜甫乾元二年(759)离秦州,此时“不言所送,盖自送”(浦起龙)之作。

  首句以提问开篇。“带甲”,全副武装的战士,“满天地”意即遍地皆兵。此诗开头就以新颖的语言,矫健的笔力,引起读者注意。

  次句“君”为诗人自指。作者向自己发问:兵荒马乱之际,为何在这样的时刻“远行”?

  “亲朋”二句写启程时情景。亲友同声痛哭,因为正值离乱,不知此后能否重逢。而诗人则无言地跨上“鞍马”,他实际上也是含着眼泪,告别孤城秦州远去的。一边有声的痛哭,一边无声的饮泣,悲凄之状如在眼前。

  “草木”二句点出远行的时间和征途的感受。“草木”零落,时入岁暮。“霜雪”飘洒,关河冷清。这是辞别亲友后途中景致。此联“岁月”二字本当用平,诗人出于内容上的考虑,突破声律常格,上句全用仄,下句四字用平。用拗峭的语言,描绘寒冬的旅程,成为杜甫五律中以入代平的一个诗例,有其值得借鉴之处。

  “别离”二句回忆亲朋相送的情谊。与亲朋“别离”虽“已”成“昨日”,由于感念难忘,仿佛就在今天。由此可“见”,“古人”殷殷惜别,是有深“情”厚意的。这里字面上在说“古人”,实指今日之世态炎凉,人情淡薄。

  诗以“送远”为题,但从后四句看,“当是就道后作”。这样,前四句应是“从道中追写起身时之情事”。(浦起龙)沈德潜极赞此诗开头是“何等起手”,浦起龙更用“感慨悲歌”四字盛誉前四句。

  杜甫在战火纷飞的时刻,离秦州,入蜀道,却并无一个明确的目的。离别时虽然亲朋同声“一哭”,却无人以诗相送,情景是颇为凄凉的。为了自壮“行色”,他“就道”后补写了这首名作。这与他天宝十四年“免河西尉,为右卫率府兵曹”时所写《官定后戏赠》,很有点相似。不同的是,那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前夕,纯出于游“戏”笔墨,而且“微禄”“耽酒”,“圣朝”“ 狂歌”,还可为“故山归兴”,“向风”“回首”。而这首诗则写于安史乱中,“带甲满天地”的时刻。“鞍马”入蜀,茫茫前路,还不知依“托”何人。

  哪还有以笔墨为游“戏”的闲情。回味“昨日”告别场景,想“见”“古人”惜别“情”意,无怪乎要“感慨悲歌”,放声长吟了。


相关阅读
1 杜甫《又呈吴郎》译文及注释

《又呈吴郎》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 【查看全文】

2 杜甫《又呈吴郎》诗歌鉴赏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大历二年(767),即杜甫 【查看全文】

3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歌鉴赏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 【查看全文】

4 杜甫《赠花卿》古诗翻译赏析

《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约作于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杜甫常常到各地游览,有一天,杜甫来到花敬定的府上,在花卿的府上听到悠扬动听的乐曲。乐曲如此之美 【查看全文】

5 《杜甫传》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关注国计民生,感时忧国的精神,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生价值的抱负,与忍耐和承受苦难的人格;注重学生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2、了解这篇传记文学性与 【查看全文】

6 《绝句二首选一》杜甫

绝句二首选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少暖睡鸳鸯。 杜甫诗鉴赏: 先唐以五绝写景,有所谓一时而四景皆列的手法,这种手法写景,工致如画,杜甫比较偏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