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诗鉴赏

发布时间:2015-06-26 00:00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诗鉴赏

  这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寥寥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

  杜甫初次遇见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因此而受到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与鼎盛的开元时代、也与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这样的相会,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似乎随口说出,但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无疑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象征,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如今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好像是要拉长回味的时间似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自己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象是即景书事,又象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读者会从这四个字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却又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寓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明“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感慨无疑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 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刚开头却又煞了尾”,显得蕴藉之极。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这“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李龟年,自不难领会;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造成的浩劫,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


相关阅读
1 杜甫的汉江诗词赏析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五十七岁时所作。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 【查看全文】

2 杜甫《宾至》唐诗鉴赏

导语: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以下 【查看全文】

3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二) 杜甫 宓子弹琴邑宰日, 终军弃繻英妙时。 承家节操尚不泯, 为政风流今在兹。 可怜宾客尽倾盖, 何处老翁来赋诗。 楚江巫峡半云雨, 清簟疏帘看 【查看全文】

4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赏析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心情愉快所作。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绝句两个黄鹂 【查看全文】

5 杜甫月夜忆舍弟原文及翻译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 【查看全文】

6 杜甫诗《阁夜》教学设计

按新课标要求设计教案,三维教学目标明确,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探讨杜甫诗的风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