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岁暮》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岁暮》作品鉴赏
公元763年为唐代宗广德元年,这一年杜甫52岁。这一年,他先是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喜悦之下便欲还都,不久又想东下吴楚。其间曾经到阆州(今四川阆中)。在这儿,他听到了吐蕃攻破松、维、保三州,成都告警。作者那年在梓州,感于国防空虚,朝中无人,自己虽有壮志,不被重用,于是忧国家的杜甫写下了这首抒发感慨的《岁暮》诗。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既反对非正义的对外战争,也坚决主张抵抗外来的侵略。
首联交待诗人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传来的外族入侵的消息。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诗人,是多么希望国家安定,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呀。可是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看似平淡的叙述语气中,却包含了忧国忧民的诗人多么沉重的心境!“岁暮远为客”,首句带给我们一种凄凉之意:岁尾年末,不能跟家人团聚,还是漂泊异乡。边隅还用兵,一个“还”字,多少无奈忧愤尽含其中。
颔联紧承首联,具体写吐蕃兵势的浩大,以“烟尘”和“鼓角”来借代战争,战争的烽烟笼罩了雪岭,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一个“犯”字,一个“动”,示敌人来犯的气势,写出了诗人听到外敌入侵后内心受到的强烈冲击,把诗人心系国家百姓的那份真挚情感含蕴其中烟尘”。
颈联先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天天在流血,真是惨不忍睹,再发出自己的忧叹“朝廷谁请缨”,这里用汉代终军请缨故事,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家一片乱象,如今面临强敌入侵,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朝廷中并没有能奋不顾身以身殉国难的人。
尾联先来一个反问句:“济时敢爱死?”如果于国有济,我敢吝惜一死吗?一个真正心系国家的人,是不会顾及个人生死荣辱的,为了拯救国家民族、天下苍生,只会奋不顾身,投身于保家卫国的血雨腥风之中,暗示自己渴望能赴难报国的决心。
最后一句“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无奈和悲愤。“寂寞”二字,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此时独自客居阆州,确实孤单寂寞;二是诗人有报国之心,却无从施展,只能独自寂寞。然而诗人毕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圣,尽管年过半百,他的胸中依然跳动一颗不已的“壮心”!一个“惊”字,把他那颗报国的“壮心”在听到外敌入侵之后,砰然一动,豪情顿起的心情表露无遗。
相关阅读
1 杜甫诗词《潼关吏》的诗意赏析
《潼关吏》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内容】: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 【查看全文】
2 《杜甫诗三首》知识点的归纳古诗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众多的诗文大家中,杜甫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一位。 望岳 (一)文章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生于巩县.杜甫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 【查看全文】
3 杜甫诗词《佳人》的诗意赏析《佳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查看全文】
4 杜甫《后游》诗歌鉴赏后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 【查看全文】
5 杜甫《对雪》全诗翻译赏析对雪 唐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名句: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这两句是借咏雪,写陈陶 【查看全文】
6 杜甫诗歌中的色彩词杜甫是唐代擅用颜色的诗人之一,他运用色彩不仅是作诗,更是他诗风转变及人生轨迹的一个载体。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杜甫诗歌中的色彩词,欢迎大家阅读! 前言 诗画有机的结合,自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