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碑志与杜甫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5-07-15 00:00

  摘要:新出土的碑志当中,直接和间接涉及杜甫其人其诗者不下于20方,这些资料,为探讨杜甫的家世生平、交游经历,解读杜甫的诗歌作品,提供了切实的依据。就家世探源而言,杜甫叔父杜并墓志的发现,不仅可以订正传世文献记载的杜甫家世的讹误,对于了解杜甫创作的家学渊源更有重要作用;就作品解读而言,出土碑志中有郑虔、苏源明、崔尚、魏启心、韦济、郭纳、郑审等文人的墓志或其撰写的墓志,诸人都与杜甫有赠答诗,故而这些碑志也成了解读杜诗的重要印证材料;就书史实证而言,杜甫的一些咏叹书法和书家之作,通过新出碑志的参证,能够加强理解的深度,这对杜甫研究和书法史研究具有双重意义。

  关 键 词:出土碑志/杜甫家世/杜诗解读/书史实证

  作者简介:胡可先,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

  石刻对于杜甫诗歌研究的作用,近人柯昌泗《语石异同评》卷六曾举杜诗为例说:“杜诗《过洞庭湖》为集外诗,见吴若本。洪玉甫云:有人得之江中石刻。《潘子真诗话》云:山谷在蜀,见石刻有唐人诗,以杜老‘酒渴爱江清’为韵,人各赋一诗。此诗,《文苑英华》收为畅当作。后人遂据石刻以补入草堂逸诗文,其为益也大矣。唐人碑志,多能补集部者。”①有关唐代的石刻文献,尤其是碑志石刻,一个世纪以来多有出土,呈现出极为繁盛的局面。这些新的材料,为我们研究唐代诗人的事迹,解读经典的诗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文献。而新出土的碑志当中,直接和间接涉及杜甫其人其诗者不下于20方,为我们探讨杜甫的家世生平、交游经历,解读杜甫的诗歌作品,提供了切实的依据。本文试图以新出土碑志为主,印证传世石刻和史传文献,从特定的层面提供观察杜甫的材料和阐释杜诗的方法。

  一、家世探源

  杜甫有《赠蜀僧闾丘师兄》诗云:“吾祖诗冠古。”②又《宗武生日》诗称:“诗是吾家事。”③“吾祖”即指杜审言,“吾家”当亦包括杜审言而言,都是指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在初唐诗坛的影响。20世纪初期,杜甫叔父杜并墓志的发现,对于杜审言、杜甫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杜审言的身世仕历与杜并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杜审言就是杜甫的祖父,所以这方墓志不仅可以订正传世文献记载的杜甫家世的讹误,对于了解杜甫创作的家学渊源更有重要作用。该墓志出土于1915年,罗振玉所编的《芒洛冢墓遗文续补》收录。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近年汇集唐代墓志的著作,如周绍良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收录并加标点;李献奇、郭引强《洛阳新获墓志》,收录更为全面,前有拓片原文影印,后有录文与简略的考证。现据《洛阳新获墓志》将墓志抄录于下:

  大周故京兆男子杜并墓志铭并序

  男子讳并,字惟兼,京兆杜陵人也。汉御史大夫周、晋当阳侯预之后。世世冠族,到于今而称之。曾祖鱼石,随怀州司功、获嘉县令。祖依艺,唐雍州司法、洛州巩县令。父□□,皇朝洛州洛阳县丞。皆文学俊异,无殒厥德。子生而聪敏,有老成人之量,日诵万言,尤精翰墨。八岁丧母,不胜其哀,每号哭,涕泗中有血。宗族归美,搢绅虚期者久矣。圣历中,杜君公事左迁为吉州司户,子亦随赴官。联者阿党比周,惑邪丑正,兰芳则败,木秀而摧,遂构君于司马周季童,妄陷于法。君幽系之日,子盐酱俱断,形积于毁,口无所言。因公府宴集,手刃季童于座。期杀身以请代,故视死以如归,仇怨果复,神情无挠。呜呼!彼奚弗仁,子毙之以鞭挞;我则非罪,父超然于罻罗。为谳之理莫申,丧明之痛宁甚,以圣历二年七月十二日终于吉州之厅馆,春秋一十有六。悲夫!安亲扬名,奋不顾命,行全志立,殒而犹生。岂与夫李暠终迁,苏欲雠而莫中;甘宁或备,陵既舞而空往。则知贯于幽显,通于神明,义结鲁人,冤深赵卒者,不亦痛乎。子曾未婚冠,便罹夭枉,休其家声,著在史笔者,不亦高乎?今以长安二年四月十二日,瘗于建春门东五里。杜君流目四野,抚膺长号,情惟所钟,物为之感,乃谋终古之事,而刻铭云:

  呜呼淑哲兮,不享余庆。玉有碎兮兰有摧,何斯人之斯命。冥冥泉下兮,身可殁兮名逾令。④

  这篇墓志主要记载杜并的先世和杜并为父报仇的经过,而杜并的父亲也就是杜甫的祖父,故实际上是研究杜甫家世的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献。有关这篇墓志,笔者另文进行过详细的笺证,故本文仅就杜甫家世方面撮其要而言之。

  直接记载杜甫世系的文献有两种,一是唐人林宝《元和姓纂》卷六襄阳杜氏:

  当阳侯元凯少子耽,晋凉州刺史;生顾,西海太守;生逊,过江,随元帝南迁,居襄阳。逊官至魏兴太守,生灵启、乾元(岑校:元当作光)。……乾光孙叔毗,周峡州刺史,生廉卿、凭石、安石、鱼石、黄石。……鱼石生依艺,巩县令。依艺生审言,膳部员外。审言生闲,武功尉、奉天令。闲生甫,检校工部员外。⑤

  二是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二十四襄阳杜氏:

  出自当阳侯预幼子尹,字世甫,晋弘农太守,二子:綝、弼。弼字君佐,魏治书侍御史,綝字宏固,奉朝请。一子袭,字祖似,上洛太守。二子:标、冲。标,字文湛,中书侍郎,池阳侯;冲,字方进,袭池阳侯。生洪泰,字道廓,南徐州刺史,袭池阳侯。三子:祖、悦、颙。祖,字绍先,员外散骑常侍;悦,字望之,上柱国,吏部尚书;颙,字思颜,后周侍中,骠骑大将军,雍州刺史,安平公,赠太尉。六子:景懋,字公谨,常州刺史;景仲,字世则,鄜州刺史,当阳侯;胜,字景骧,济州刺史;景峻,湖州刺史;景恭,字庆之,后周骠骑大将军,庆成公;景秀,字彦之,后周渭州刺史,思宁公。二子:懿、逊。懿,隋殿内监,甘棠公。生乾播、乾祐、乾祚、依艺。依艺,监察御史,巩令。生审言,膳部员外郎,修文馆学士。生闲,奉天令。闲生甫,字子美,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剑南西川节度参谋。⑥

  由上面的两种记载,可以列出杜甫的直系世系从杜预之前也就是迁居襄阳之前,大致没有什么疑问。自杜预之后,杜氏迁居襄阳,杜甫的直系世系有二说:一是源于预子耽,即《元和姓纂》说:

  耽(凉州刺史)—顾(西海太守)—逊(居襄阳)—乾光—?—叔毗(周峡州刺史)—鱼石—依艺(巩县令)—审言(膳部员外郎)—闲(奉天令)—甫(左拾遗)

  二是源于杜预少子尹,即《古今姓氏书辩证》说:

  尹(弘农太守)—綝(奉朝请)—袭(上洛太守)—标(中书侍郎)—冲(池阳侯)—洪泰(南徐州刺史)—颙(雍州刺史)—景秀(渭州刺史)—懿(殿内监)—依艺(巩县令)—审言(膳部员外郎)—闲(奉天令)—甫(左拾遗)

  墓志直接记载杜并的曾祖是“鱼石”,可证《元和姓纂》的记载最有根据。杜甫《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曾祖某,隋河内郡司功、获嘉县令。”⑦与墓志鱼石仕历相合,则鱼石为杜甫直系祖先,当无可疑。考查杜甫的世系,鱼石是个关键人物,当由鱼石进一步上溯,方能获得正解。据《元和姓纂》卷六,鱼石的兄弟还有凭石、安石、黄石。考《千唐志斋藏志》五四一《大唐故忻州定襄县令杜府君(安)墓志铭并序》:“君讳安,字元安,河南洛阳人也。……曾祖毗,周硖州刺史。祖石,随寿州霍山县令。父英,唐汝州鲁山县丞。”⑧此处“毗”即“叔毗”之省,石亦当叔毗之子“凭石、安石、鱼石、黄石”之一。而此处官历与鱼石不同,则又非鱼石可知。又据新出土《唐故丰州永丰县令韦府君夫人京兆杜氏墓志铭并序》:“曾祖秀,魏黄门侍郎,周吏部侍郎、思宁县开国公。祖懿,隋仪同三司、礼部侍郎、太仆卿、甘棠县开国公。父乾福,皇朝朝散大夫、遂州司马。”⑨“秀”应即“景秀”之省,是知“懿”为“景秀”之子。又《唐故邛州火井县丞韦君夫人杜氏墓志铭并序》:“曾祖懿,隋金部侍郎。祖乾福,唐遂州司马。父崇基,唐文、成二州刺史。”⑩以此证之,“懿”并不是“鱼石”之子,而是“景秀”之子,杜甫世系,《元和姓纂》记载可以信从,而《古今姓氏书辩证》则有一些疑窦。

  新出碑志中还有杜甫祖父杜审言的几则重要的材料。《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收《唐故陈王府长史崔君(尚)志文》:“君国子进士高第,中书令燕国公张说在考功员外时,深加赏叹。调补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校理无阙,鱼鲁则分。作《初入著作局》诗十韵,深为文公所赏。时有知音京兆杜审言、中山刘宪、吴兴沈铨期赞美焉。”(11)而这一位崔尚,也是与杜甫具有密切关系且对杜甫颇为称誉的人物。杜甫《壮游》诗云:“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自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12)《河洛墓刻拾零》一二○载有《大周故朝散郎检校潞州司户参军琅邪王君(绍文)墓志铭并序》,题署:“吉州司户参军杜审言撰,洛州参军宋之问书兼篆额。”(13)墓主以圣历二年(699)十月三日葬,证知圣历二年杜审言在吉州司户参军任。


相关阅读
1 《秦州杂诗》其九杜甫全诗赏析

杜甫《秦州杂诗其九》写了一座不为常人注意的驿亭,却深得诗人留连忘返,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安宁平静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如下: 今日明人眼,临他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 【查看全文】

2 杜甫《客至》

《客至》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 【查看全文】

3 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

忧国忧民思想的表现之一 忠君爱国 传统的儒家观点认为,忠君即是爱国。如孔子强调尊王攘夷,即尊奉周天子,抵御外敌入侵中原地区。孟子则宣扬大一统,力主以仁政统一中国。即 【查看全文】

4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3分) (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 【查看全文】

5 杜甫《饮中八仙歌》译文及注释

《饮中八仙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 【查看全文】

6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