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又呈吴郎》浅析

发布时间:2015-09-06 00:00

  诗人的草堂前面有几棵枣树,枣树长势很好,而且每年都会结出很多又甜又脆的枣子。邻居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寡妇,她常常会来打枣充饥,诗人从不干涉她。后来,诗人把草堂让给一位吴姓的亲戚住,这位吴姓的亲戚一来就在草堂周围插上篱笆,禁止任何人来打枣。于是那位寡妇跑来向诗人诉苦,诗人便写了此诗去劝告吴郎。因为诗人以前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这首诗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纪辈份都比诗人小,诗人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敬词,目的是为了让吴郎更容易接受他诗中所写的内容。诗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担忧,饱含真情,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堂前扑枣任西邻。”这句是诗人以自己的对待“西邻”那位寡妇的态度来警示吴郎。诗人对待每次来扑枣的西邻寡妇,都是不管老妇人如何扑枣,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愿打多少就打多少,一点也都不介意。这句诗仿佛是诗人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无食无儿一妇人。”这句是诗人以“西邻”的身份来警示吴郎。这是一位衣食无着、无儿无女、孤苦伶仃、生活无望的老妇人,应当同情和帮助她。

  “不为困穷宁有此?”这句是诗人以“西邻”的生活状态来警示吴郎。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还要表现的亲善一点,使她安心扑枣,这也充分说明诗人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

  “只缘恐惧转须亲。”这句是诗人以自己揣测别人心理的角度来警示吴郎。以上四点,对吴郎的批评虽然不着一句,却处处皆是。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句是诗人在正面批评自己的晚辈,但同时还考虑了他的接受能力。那位老妇人一见你插篱笆就担忧你不让她打枣,未免多心,未免过分敏感;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插上篱笆,却也很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你自己有点太不体贴人了。她本来就提心吊胆,忐忑不安,你不对她亲善则罢,反而插上篱笆,阻止她打枣,有损她的面子,让可怜的老妇人心里更不好受。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以“小”化“大”,造成“西邻”这样老百姓生活困苦的真正原因是国家的动乱。这句既揭示了造成老妇人及天下黎民百姓困苦不堪、一贫如洗的社会根源是沉重的赋税和连年的战乱,可以看出诗人忧心如焚、关怀民生的悲悯之情,而这又为上文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一首《又呈吴郎》仿佛带我们回到车辚辚马萧萧那样战乱的时代,仿佛看到了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老妇人在颤颤巍巍的打枣。为了宽慰老妇人,为了劝告吴郎,诗人想方设法,费尽心思。诗人的良苦用心和他对待普通老百姓的态度,体现了他对老百姓的关心和深切的同情。透过堂前扑枣这样的小事,诗人看到的是社会大环境下老百姓所受的灾难和离乱,更体现了诗人心系百姓,忧国忧民的大爱情怀。


相关阅读
1 杜甫《后游》诗歌鉴赏

后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 【查看全文】

2 杜甫《望岳》全诗详解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 【查看全文】

3 杜甫《兵车行》古诗翻译注释赏析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 【查看全文】

4 杜甫《登高》与蜀地重阳习俗

导语: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逐步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易经》曾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叫重阳,也称重九。因与久久同音,则有长久长寿的含 【查看全文】

5 杜甫兵车行原文及其翻译

《兵车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篇,为历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以下是小编准备的杜甫兵车行原文及其翻译,快一起来 【查看全文】

6 杜甫的诗《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危樯:高高的桅杆。 著:著名。 参考翻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