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宿府》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5-10-06 00:00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阅读问题:

  (1) 从内容上看,诗歌是怎样表现"独宿"的特点的?(4分)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3分)

  (3)这首词和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时写到了 “月色”,同时运用了借景抒情,它们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请结合相关句子进行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0、;(1)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后两联直抒“独宿”之情。首联写“独宿”的环境,通过 “清秋”“井梧”“蜡烛”等景物的勾画,渲染了凄清寒冷的氛围。颔联写“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角声悲凉,月色无限美好,但无人共赏,独宿不寐,表现诗人沉郁悲抑的心情。颈联和尾联直接抒发了诗人“独宿”时对国事的担忧和对家乡亲人的牵挂之情,并表明自己不愿在幕府中暂且得安的漂泊苦闷之感。(4分)

  (2)A、借景抒情。如首联通过“清秋”“井梧”“蜡烛”等景物的勾画,烘托出诗人心境的抑郁悲凉,表现出诗人对国事充满忧虑、对漂泊生活深感苦闷之情。

  B、反衬。颔联以月色的无限美好反衬诗人独宿幕府时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C、用典。尾联化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分)

  (3).(3分)不一样。杜诗借月抒怀,因环境清寒;战乱未息,与家人音信断绝、自己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月色虽好,“谁看”表明作者无心观赏,感到无限的悲伤和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以及对目前生活状况的不满。苏文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每一件事物都处在自己固有的缺憾之中。给予亲人以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相关阅读
1 杜甫《去蜀》意思翻译与全诗赏析

杜甫,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创作了大量的“忧国爱民”的诗歌。这首《去蜀》是诗人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这年四月,杜甫的朋友剑南节度使兼成 【查看全文】

2 杜甫《洗兵马》全诗赏析

此诗于759年(乾元二年)春二月,即长安和洛阳收复之后、唐军兵败相州之前,作于洛阳。当时平叛战争形势很好,大有一举复兴的希望。所以诗中有很多欣喜愿望之词。此诗共有四转韵 【查看全文】

3 关于杜甫草堂的简介

杜甫,历史著名爱国诗人,晚年受同僚排挤贫困撩倒在成都落户,住在一间草房。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又名杜甫草堂博物馆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公园旁,占地24公顷。1961年3月 【查看全文】

4 《赠李白》杜甫唐诗鉴赏

赠李白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诗鉴赏 杜甫与李白相互敬重,交谊深厚,这首《赠李白》,就是杜甫以心灵的笔触所刻划的 【查看全文】

5 野望杜甫翻译赏析

导语: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 【查看全文】

6 杜甫《哀王孙》原文与翻译

哀王孙 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