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杜甫草堂作文400字

发布时间:2015-12-18 00:00

  篇一:杜甫草堂

  今天,爸爸带我去了杜甫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杜甫草堂。

  一进大门,便是“诗史堂”,“啊!”诗史堂里面的东西可真多呀!我仔细欣赏着杜甫的作品,有《不见》、《赠李白》、《营屋》、《狂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壮游》、《望岳》、《春夜喜雨》……在这里,我了解到杜甫是河南巩县人,他在草堂生活了四年,一共作诗二百四十余首。

  接着,我又到了陈列室,我看到了杜甫的家世,有:杜预、杜耽、杜顾、杜逊、杜灵君、杜乾光、杜渐、杜叔毗、杜依艺、杜审言、杜闲、杜甫。我还看到了杜甫的雕象,他长着长长的胡子,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大大的鼻子,不大不小的嘴巴,看起来还真有学者的味道,难怪人们称他为“诗圣”呢?

  然后,我又来到了草堂,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就是一个大大的石碑,上面写着银光闪闪的四个大字??“少陵草堂”。旁边还雕刻着蟠龙花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

  最后,我们游览了杜甫曾经住过的茅屋,在这里,我情不自禁的朗诵起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草堂真是一个具有文化色彩的地方。

  篇二:杜甫草堂最美丽

  那天天气真不错,春雨过后,一切充满了活力,就是这种感觉,伴随我步入了杜甫草堂。

  那宽敞而简朴的大门,仿佛在张开双臂迎接我。可能显得有些鲁莽了,握疾步走马观花般地游览,不知不觉进入了一座宅院,非常小,只有二十来平方米,也比较矮,但门前,清溪碧水横淌而过,一座别有情趣的拱桥横跨溪上,自然却不逊情调。西边,两丛翠竹拔地而起,不禁为我带来了一种清爽的扶风,朦胧的树影在竹林中若隐若现。我正惊叹这幽趣的景点,却发现了刻于青石上的两个字:柴门。

  来到正门,只见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从门前环过,这儿叫浣花溪,传说唐代时着力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人美且心善,一天他正在洗衣时,迎面走来一位满身脓疮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这位和尚求她浣一下那满是农学的袈裟,哪知袈裟一入水,霎时水中金莲万朵,再看那和尚,也不知去向,于是,人们就把这儿改名为浣花溪了。

  也许这儿的幽静陶醉会将你吸引至此,那么游览吧,展现你不一般的美丽收获。


相关阅读
1 《丽人行》杜甫唐诗鉴赏

《丽人行》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 【原文】 【查看全文】

2 杜甫《赠李白》译文及注释

《赠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译文 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没有去求仙,真 【查看全文】

3 杜甫《岁晏行》唐诗鉴赏

导语: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查看全文】

4 杜甫的后世影响

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千百年来成为诗人们的典范。时过境迁,到了20世纪,时代造成的个性的张扬使以杜甫为宗的观念永远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对杜诗的富有个性化 【查看全文】

5 杜甫很忙

2012年3月,适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之际。[1] 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杜甫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狂转载。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 【查看全文】

6 杜甫诗词《秦州杂诗》(其七)的诗意赏析

《秦州杂诗二十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杜诗镜铨》卷六引张上若曰:是诗二十首,首章叙来秦之由,其余皆至秦所见所闻也;或游览,或感怀,或即事,间有带慨河北处,亦 【查看全文】